黄芪或温或寒。湿热体质怎么吃黄芪?

1黄芪性温或性寒。

黄芪为中草药,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一般春秋两季采挖,味微温,归脾肺经。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成分,具有一定的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的作用,所以说黄芪是一种温性中药材。

2湿热体质怎么吃黄芪湿热体质最好不要吃黄芪。

黄芪味甘性温,有一定的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日常生活中气虚、水湿停滞引起的四肢、面部浮肿、小便不利。体虚者、湿热者不宜用黄芪水,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但如果由于风寒湿邪的侵袭,四肢沉重,关节疼痛不利,那么可以适当喝一些黄芪水来缓解不适。

3哪些人不适合喝黄芪水?黄芪水为益气温补之药,阴虚火旺者不宜饮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阴虚火旺的人要喝清凉解毒的中草药。

风热感冒患者不易喝黄芪水。黄芪水性温,会加重热邪,加重病情。腮腺炎和红眼病患者不适合喝黄芪水。

经期女性在经期身体虚弱;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性质温和。经期喝黄芪水不仅会增加月经量,还会对自己的肠胃造成威胁。

4一天应该吃多少黄芪?建议一天吃10g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黄芪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一般来说没有毒性,用量范围比较大。一般建议正常人一天使用10克左右,用温水浸泡口服。

但如果用于治疗气滞,如子宫脱垂、内脏脱垂等疾病,药物的用量就比较大,可以是20-30克左右,甚至更多。一般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