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的中药特性

方明:炙黄芪

拼音:zhì huáng qí

中文名称:炙黄芪

来源: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品。

方法:取黄芪切片,按蜜炙法(附录二D)煎至不粘。1,黄芪甲苷取本品粉末约4g,精密称定,照【黄芪的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本品中黄芪甲苷(C41H68O14)的含量不得少于0.030%。

2.毛异黄酮苷取本品粉末约2g(过4号筛),精密称定,按黄芪[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测定。以干品计,本品含毛蕊异黄酮苷(C22H22O10)不低于0.020%。加工概述

炙黄芪以益气升阳为主,广泛应用于黄芪的炮制品中。由于临床对饮片的需求量较大,炮制研究尤为受到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加工温度、加工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等。

黄芪的传统加工以蜜炙为主,将生黄芪切片,加入蜂蜜制成。加工粗糙,劳动强度大。文献报道用CY-电炒机蜜炒黄芪可减轻劳动强度。还有一些文献认为用电蜜焙黄芪特别好,比较了三种不同焙法(焙法、炒法、先润后炒法)得到的成品。结果表明,烘烤后的黄芪品质好,色泽鲜艳,贮藏期间不易吸潮,能延长保质期,不生虫,不霉变。炒制品摊放20小时后会吸湿湿润,放久了会发粘,容易酸败;通过首先润湿然后油炸获得的产品的质量比焙烤产品的质量差。所以烘焙法是三种方法中最好的。关于炮制时间和温度,有人认为70V或80C焙炒2小时与传统蜜炙黄芪在药理作用上没有显著差异。另有文献认为,当蜂蜜用量为30%,温度为1012,烘烤时间为30分钟时,成品黄芪的含量是生黄芪的3倍。因此,作者提出这是最佳的加工条件。

摘要:从蜜炙黄芪的外在质量和内在质量出发,探讨蜜炙黄芪的新工艺,对我们改进黄芪的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药典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我们就按照中国药典来。至于黄芪蜂蜜加工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蜜炙黄芪的质量研究中,学者们重视内在质量的控制。例如,研究了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芒柄花素、黄芪甲苷和总磷脂的含量。其中研究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较多,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黄芪内在质量标准的指标。

此外,还研究了黄芪蜜炙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方法是取65438±0g蜜炙黄芪饮片,轻轻打碎,在带盖试管中加入65438±00ml蒸馏水,在40℃温水中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然后将尿糖试纸放入黄芪提取液中3秒,取出,观察3分钟和7分钟内试纸的颜色。颜色应该是“黄色70品红色60青色30棕色70紫色40”(颜色含糖量太低,颜色棕色太高)。这种方法可以考察加蜜量和润的时间,防止在检验前加蜜(简介:这种思路有一定可取之处)至于蜜炙黄芪的显微特征和理化特征,目前还没有关于黄芪质量与真伪关系的报道。

加工技术

(1)服用生黄芪片。

(2)炼蜜。将蜂蜜放入锅中,加热至微沸,然后用文火保持微沸,去除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蜡,再用纱布或纱布过滤掉死蜂等杂质;对于浓稠的蜂蜜,可以用开水稀释,过滤提炼。一般来说用的是龟眼泡。手测粘度略强于牛蜜,颜色略深。温度105t,比重1.30。

(3)取精制蜂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倒入黄芪切片中,拌匀,润4-6小时(使蜂蜜完全吸收)。

(4)将黄芪切片放入炒锅内,用文火煸炒,勤炒至:①色泽暗黄,均匀,微焦有光泽;(2)饮片不粘手,炒制时手感由重滞转为缓和;(3)饮片出锅冷却后,用手翻动时有轻微的沙沙声。结块松散,轻轻一擦就会散开,片与片之间没有粘连。

(5)取出晾凉。这黄芪每100用炼蜜25公斤。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