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的中药是饭前好还是饭后有效?

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决定。如果上焦(心肺)有病,要长期服用,就要饭后服用。疾病

在下焦(膀胱、肠),欲使药物快速释放,宜饭前服用;清热解毒、通便补虚的药要空腹服用。这时候胃里空虚容易吸收。空腹服药是指早餐前一小时或晚餐后一小时服药。特殊药物要特别服用,如助消化药,服药前少量食用,有助疗效;杀虫剂宜早上空腹服用,服药前喝点糖水,可提高杀虫效果;排便后立即停药;睡前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滋补药和延缓衰老的药物;安眠药要在睡前2小时服用;抗疟药应在发病前2小时服用。急诊用药不限时间,慢性病服用丸、散、膏、酒者要定时服用。如遇出汗,可缩短服药时间,以利排汗。

第二,

正确的药物温度

治疗一般疾病时应温服汤剂,有特殊治疗需要时应特殊服用。

凡是理气的药物,热则易弛,冷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的药物,寒则血瘀,热则沸溢。任何服用解毒剂的人都应该在寒冷的情况下服用,这可以使毒素停滞并容易排出,而在炎热的情况下服用会增加毒素的分散。凡热病宜寒服(如胡俟汤),寒病宜热服,宜发散攻助药。活血、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者宜凉服。除烦解渴祛暑药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有散肌表之功,宜热服;清热药、消暑药宜寒服。严重发热的感冒药要温服;重感冒的热药要凉着吃。对于不宜凉服的汤剂,服后会引起胃肠刺激、腹痛或呕吐,可用生姜擦舌。

第三,

正确剂量

中药汤剂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根据临床需要分次服用。一般来说都是每次取。

150ml为宜,但有些疾病也有例外。发热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略多,以助药物;生津止渴的药物也要有大量的药液,可以代替茶水经常服用。身体强壮的人应该多吃药,而身体虚弱的人,如儿童和重病患者,应该少吃药。一般1岁以下儿童使用成人五分之一剂量,1 ~ 3岁使用成人四分之一剂量;4 ~ 7岁用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成人剂量的一半为8 ~ 65,438+00岁;成人剂量10岁以后可以用。

第四,

正确的服药频率

一般煎服,每日早晚2次,清热解毒药每日3 ~ 4次即可。补液药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多服2 ~ 3次,含咽药汁可多服几次。

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