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甲减有好的方法吗?
中医认为,甲减是由于饮食不当、异常饥饿或暴饮暴食、寒气蕴胃、脾阳受损、先天禀赋不足,或调养不当,水谷精气不足,脾肾两虚所致;久病或新病,用药不当,过苦过寒,上吐下泻损伤脾胃,耗阳;过度劳累,房室失调,好色,损伤肾气。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导致乏力水肿。属于中医“疲劳”、“水肿”、“五滞”的范畴。
本病患者表现为阳虚耗气症状,多有非水肿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蜡黄、精神疲乏、表情淡漠、四肢冰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厌食、腹胀等。部分患者贫血,女性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液体水肿昏迷。临床上应与水肿、便秘、厥证等疾病相鉴别。
本病病程的关键是阳虚。肾为先天之本,居真阳。真阳气不足,虚弱到寒气耗尽,表现为生命、火衰之象。但甲状腺激素不足是根本原因,所以其病理也涉及肾精不足。阳虚现象是“无阴则不存”的病理表现,是阴病累及阳所致。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干燥粗糙、便秘、舌苔少红等症状,也是阴虚津亏的表现。甚至出现了肾阴阳虚的综合征。
此外,肾阳虚未能温脾,脾阳也未能温脾,肌肉失养,故出现肌无力或肢体肌肉疼痛。脾主血,脾虚则失血。女性可见月经紊乱、崩漏等症状,常伴有贫血。肾阳不足,心阳虚弱,可见于心阳虚证,多见脉迟或缓。此时,全身的保暖功能变差,导致四肢冰冷,体温下降,甚至津液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皮肤水肿。总之,肾虚是甲减和甲减的主要病理,其中肾精不足是根本原因,肾阳不足是关键,病变常累及心脾,导致脾肾阳虚、心肾阳虚。
目前,“中药甲状腺疗法”组合配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0910265802.4。由我国著名中医贾春宝博士发明的“和”法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和谐”的方法是
肺和、心和、肝和、脾和、肾和。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有效方剂,研制出多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成药,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方便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