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黄简介
2.概述北大荒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西宁大黄和泉水大黄两种。
3北大荒的特色和产地北大荒商品有西宁大黄和泉水大黄。北大荒较好,外观黄褐色,有明显的锦缎和星星,重量和质量扎实,油润,气味芳香,味苦而不涩,嚼起来有粘性。
3.1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戟”,长约6 ~ 17厘米,直径3 ~ 10厘米;外皮已经去掉或者有少量残留。外表面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可见白色似菱形网状纹理,俗称“锦缎”(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织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状“星星”,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切面黄褐色,颗粒状(俗称高粱渣),微油,外围附近有时可见深色形成层和放射状桔黄色射线,髓内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环状,有黄至褐色的弧线,又称“织锦”。气特殊,苦微涩。所在地:青海铜仁、同德。
另外还有凉州大黄、贺州大黄、岷县大黄,都属于西宁大黄。其中凉州大黄又叫黄亮大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体形状似狗头,顶端扁而圆;下半部分是锥形钝头,质量也不错。产于甘肃武威、永登一带。
3.2泉水大黄泉水大黄一般较长,切成段,形状较大、较圆的往往是竖着切片。质地疏松,内部颜色比西宁大黄浅,织锦花纹不明显。横切面的星星也呈环状排列,其他类似西宁大黄。位置:甘肃泉水、西丽。属于泉水大黄类型的商品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几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
4关于大黄大黄是中药的名称,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不含Balf。蓼科或大黄属。药用大黄。大黄为圆柱形、圆锥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 ~ 17厘米,直径3 ~ 10厘米。除表皮外,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部分可见白色似网状纹理和星散状(异质维管束)。剩下的皮肤呈褐色,有许多绳孔和厚厚的皱纹。实心,部分中心稍软,横断面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呈颗粒状;根茎髓宽,有星环或星散;根木发达,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息清香,味道苦涩微涩,粘在牙齿上有沙感。大黄片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状,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稍有朱红色斑点。它们俗称“锦纹”,重量轻,气味香,味苦微涩[2]。酒大黄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断面浅褐色,坚实,略带酒香[2]。酒炙大黄表面黑褐色,坚实,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微苦[2]。大黄炭表面呈黑色,横截面呈棕色,质轻而脆,有焦香味,味道微苦[2]。醋大黄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横切面浅褐色,有轻微的醋香味[2]。清宁片圆形厚,表面较暗[2]。味香微苦[2]。
大黄味苦而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具有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瘀通经、利水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血热呕吐、目赤肿痛、痈肿疮肿、肠痈腹痛、血瘀闭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血尿、淋证、水肿。烧伤和烫伤的外部治疗。酒,大黄,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牙龈肿。熟大黄有缓泻、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火疮。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血瘀症。清宁片具有止泻不伤气,祛瘀不败义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