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酒简介

目录1拼音2来源3拼音名称4英文名5别名6来源7原剂型8产地分布9化学成分10药理作用11性味65438+ 02功能主治13苦艾酒用法用量14各种论述摘录15附件:1中药苦艾酒处方2中成药中药苦艾酒

这份资料最初发表在《生药学》上。

3拼音姓名K ǔ i

4英文名Common蒿草

5艾蒿苦艾酒别名艾蒿苦艾酒,艾蒿啤酒。

6来源:菊科艾叶和花枝。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青蒿。

采收与贮藏:夏季开花前,剪下花枝或叶片,晒干。

7艾蒿的一种原始形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60150cm高。主根单根,直立,稍木质化,直径3cm。根状茎稍厚和短,垂直。茎单生或23,直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半部分分枝斜生。茎下部叶羽状分为二或三部分,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812cm,宽79cm,叶柄长612cm,中部叶卵形或卵圆形,第二部分羽状分裂,长69cm,宽37cm宽;叶柄26cm龙;上部叶为羽状全裂或5裂,长46厘米,宽24厘米,近无柄;苞片叶3深裂或不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在茎端或枝上排列成穗状总状花序;总苞片34层,中、外总苞片白色有毛,内苞片膜质,几乎无毛;花序托密被白色毛;雌花1层,1525朵,花冠狭圆锥形,花冠桅杆2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两性花46层,顶端3090枝,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花柱与花冠等长,顶端2叉,柱头有睫毛。瘦果长圆形,先端稍具不对称的冠状边缘。开花结果期为811月。

8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山坡、草地、林缘、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在新疆;我国南京等地均有栽培。

9个化学成分的地上部分含有蒿内酯[1],parishin)B,C[2],1[(E)8异丙基1,5二甲基4,8壬二烯]4甲基2,3二氧六环[2]。

10的药理作用艾叶中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侧柏叶,类似樟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如果给猫或兔注射0.030.06ml艾叶油,可引起意识丧失、惊恐等症状[1]。

从艾蒿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24ξ乙基胆甾醇7,22二烯3ξ醇对酵母菌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但未见明显毒性[2]。

11味苦;冰冷的天性;有毒的

12功能主要用于清热燥湿;开过;加强肠胃。主要关节肿痛;湿疹瘙痒;疖、肿、疮毒;蛔虫病;厌食

苦艾酒的用法用量13口服:煎服,36g。外用:适量,水煎洗净;或者熬药膏。

14各派讨论新华本草纲目:叶、花枝;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燥湿、健胃的作用。用于刺激食欲,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口服苦艾酒安苏明能减轻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炎症程度,促进胃壁再生。

15摘自《中华本草》

中药苦艾的处方kǔjiǔtāng:苦酒1.5升(即米醋),生艾草汁半升(无艾草,熟艾草汁,或用艾草捣碎),苦。...

松枝熏制棒硫磺31g,红兰3g。方法:顶端为细粉,取10g和90g艾条,混合后卷成灸条。适应症:慢性湿疹。使用...

亮眼洗眼处方勤洗。各种讨论:铜清心,可除热明目;黄连味苦、燥,能泻热固肤;艾叶性温,能驱风祛湿;杏仁香料...

黄连滴眼液处方又肿又痛。用法用量:仰卧,蘸丝,滴入眼中,鼻中见苦味,即托雅。或者将黄连用清水浸泡,用瓷填充,用浓汤炖。...

三黄帅汤功效主治:《伤寒论》卷三,黄书汤艾长于苦、香、利水清热。说明伤寒,配合清热有益。剂量...

中药苦艾酒方子用的比较多。

使用了一种中成药-汤艾芳苦酒(即米醋)。300 ml的鳞毛蕨(煎煮和杵糊)和9 g的生艾草汁(熟艾草,或捣碎的艾草汁)是100 ml。...

艾健丸)、大黄6铢、黄连6铢、凝石6铢、栝楼根6铢、苦参6铢、焦挺6铢。备之法是端,而艾是丸,如吴。...

调经化瘀丸抛光,干燥。说明:本品为黑色浓缩丸;味道微苦。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的有关规定(附录第2页)。...

艾府暖宫丸为小或大的蜜丸,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气微,味甘苦,辛辣。鉴别:(1)取本品,显微镜下观察:T形。...

清透的艾绒,柔软坚韧,用手很难摊开;这种气体有香味、刺激性和苦味。功能主治:调理气血,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用于知己...

更多中成药使用苦艾酒。

古书《伤寒病总论》中的艾草:【卷三】凡杂病,汗出吐后,皆可治。阳微恶寒,阴弱发热为内热,宜饮苦酒、艾。)腹泻发病后,反复出汗、排尿者,会死于津液。...

新本草纲目:【卷三(角集)】艾叶,味苦,性温,阳于阴,无毒。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为艾蒿是最好的。但是,野艾草比艾蒿好。盖-艾是九牛草,似艾而非艾。...

普济方:【卷272】诸疮首乌散(出杨家藏方)淋诸疮。何首乌。、威灵仙、苦参、艾叶、荷叶(五味各三片)在上尖。用五升水。炒了几次。...

千金方毅:【卷一,药案汇编,用药方子】下部第三十七石为硫磺、雄黄、苦参、艾叶、蒜盐、马鞭草、蛇胆、千金方毅。唐第二年,公元682年孙思邈。...

本草从新:[卷三]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