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病因病机4辨证分型5诊断6治疗措施6.1疗效标准6.2分类治疗6.3方药治疗6.4老中医经验6.5用药规律6.6其他治疗其他措施附法6.7: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药物1拼音zh ē n xē ng hó ng xē b ā o z ē ng du ē珍。

概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骨髓多动的血液病。在本世纪初,它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这种病发病率不高,但有一定的危害性。如不治疗,可在1 ~ 2年内因血栓形成、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有些患者在晚期可以转为急性白血病。西药副作用大,很难治疗。比如静脉放血,有些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放射性核素对肝、肾有严重损害;造血抑制药物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此病属于中医“蓄血证”、“血瘀证”、“证聚”范畴。古代对此病也有类似记载,如《温病储血补注》中说:“邪热久存,血无端竭,余于经脉,未能成紫血。”这和现代临床上看到的很像。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报道始于70年代初,但多见于80年代以后。由于该病发病率不高,国内报道不多,用中药治疗该病的报道更少。截止到1990上半年,临床文章只有22篇,其中15篇为病例报告,2例以上报告的只有7篇,累计病例***67篇。中药对本病有一定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中医药治愈该病的机理研究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实验室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他们本着活血化瘀的原则,从微循环变化、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骨髓红系祖细胞异常、骨髓细胞变化等多角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为进一步探索本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病因及发病机制根据近20年来发表的20余篇临床报道,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酒精中毒和吃肥甘。其主要病机为“血瘀”,导致血瘀的因素与临床发现和认识互不一致,但归纳起来没有痰热、肝火、热毒等方面。

痰热、酒精中毒、多食肥甘、痰湿过多、热郁,导致燥热灼津,使血液循环不畅,脉络受阻,形成瘀血。

肝火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血热凝血瘀,津液亏损不能携血;肝郁化火,火灼津液致血瘀,肝火与血瘀交织。

热毒、热毒、火邪积聚于养血,阳明热盛,渗透三焦,津液被劫,滋阴受损,肝风内动,产生气血炽盛的症状。

除了以上,临床上也有气虚、阴虚的情况。

4辨证分型根据20余篇临床文章,虽然临床治疗一般以血瘀为主,但各家对本病的辨证角度不同,认识有偏差,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1.肝火瘀阻,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口渴引饮,四肢麻木,牙痛,鼻痉挛。舌质暗红,有瘀斑,苔黄,脉涩。

2.热毒血瘀,面色潮红,目赤心烦,口干欲饮,胸闷便秘,皮肤有灼热感,颈胸皮肤有红丝红缕。脉数,苔黄多刺,舌绛。

临床上以上两种类型较为常见。此外,还有湿、瘀、气虚血瘀的类型,但不多。湿瘀互结证除头身瘀斑外,还伴有头晕目眩、大便不畅、食欲不振、苔黄厚、舌红、脉滑。气虚血瘀证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脉沉细等。,所以临床的时候要注意辨证。

5诊断I .病史和症状

(1)病史问题:注意发病先后,有无血栓和出血史,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是否有长期高原生活史。有心肺疾病和肿瘤史。

⑵临床症状: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健忘、皮肤瘙痒、四肢麻木,包括复视、视物模糊、多汗、脚痛、体重减轻。如果有血栓形成,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体检发现

面部、手、足、结膜充血或轻度发绀,表现为醉酒;30%的患者血压升高,肝肿大;75%以上有脾肿大;偶尔有骨头压痛。皮肤粘膜可见瘀点或瘀斑。

三、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180g/L(男性),≥170g/L(女性);红细胞计数≥6.5×1012/L(男性),≥6.0×1012/L(女性)。白细胞计数>;12.0×109/L(无发热或感染)。血小板计数>;400×109/升.

骨髓像:增殖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系均有增殖,尤其是红系。

红细胞体积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方法:男性>;39ml/kg,女性>;27毫升/公斤.

血细胞比容增加: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评分升高>:100(无发热或感染)。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92%)。血清维生素B12增加(> 666pmol/L)

第四,鉴别诊断

应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肺疾病、血红蛋白异常疾病;某些肿瘤(肾上腺腺瘤、肝癌、肾癌等)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囊肿和血管异常。

6处理措施1。静脉放血:起初每2 ~ 3天放血300 ~ 500ml/次,待红细胞压积降至45%后,根据情况每年放血3 ~ 4次,维持红细胞压积在45%以下。

2.化疗:羟基脲0.5 ~ 1.5g/d口服;无羟基尿时,可口服4 ~ 6 mg/d的美乐安或刘克宁;当血细胞比容降至50%时,减少或停止给药。三尖杉酯碱1 ~ 2 mg/d,静脉滴注,10天为1个疗程。

3.同位素32p: 3 ~ 5 MCI,静脉注射;或2 ~ 4 MCI,口服,1次/周,两次。间隔4个月后可重复,剂量酌情减少。适合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4.干扰素:3MU/d,肌肉注射。红细胞压积降至45%以下后,改为2-3次/周维持治疗,疗程为>;六月。

对症治疗:

①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用别嘌醇和吲哚美辛治疗。

②瘙痒:赛庚啶4mg,每日3次,口服;或西司明10mg,每日2次,口服;或西咪替丁300mg,每日3次,口服。

③对于肢端肥大症或脑缺血患者,可短期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药物。

6.1疗效标准国内没有统一的疗效标准。根据临床发现,疗效标准定为以下三个级别:

效果显著:症状和体征(发绀、粘膜充血等。)基本消失了。在血象检查中,主要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已降至正常范围,而其他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尚未降至正常。

改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根据血象,部分主要指标有明显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其他指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无效:症状、体征、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并有恶化趋势。

6.2分类治疗(1)肝火血瘀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木通各10 ~ 15g,甘草10g,鸡血藤15g,青黛12g(下)。

加减: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用于重度血瘀证;阴虚加玄参、麦冬;气虚乏力加黄芪、党参;大便干结增黄(泡茶喝);对于口渴和烦躁,加入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治疗后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居高不下。加入草药、连翘和白花蛇舌草。

用法:除青黛外每剂药煎两次,去渣,再将药液混合两次,再煎约15分钟,约30毫升,1天分三次服,每次100毫升,每日1剂。

疗效:* *患者9例。经上述治疗后,显效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回丸、大黄?虫丸等。

(2)热毒血瘀

治疗: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g,赤芍10g,牡丹皮15g,生地15g,红花12g,桃仁10g,金银花30g,大黄10g,青黛65438+。

加减:热盛伤阴,加玄参、麦冬;热毒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毒性很大;结合湿热、香附、佛手、半夏、茯苓;热性者养血,紫斑严重者可加广角(或水牛角)、黄连、栀子、黄芩;腹胀加鳖甲、柴胡、穿山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

疗效:该类型患者用方上或类似方上治疗有***11例,均为个别病例,效果满意。

常用方剂:清瘟败毒饮、桃红四物汤、卷柏鳖甲汤等。

对于湿瘀型ⅰ型,桃红四物汤可加清热利湿之品(如金银花、糯米);气虚血瘀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如大黄、丹参、赤芍等)治疗。),且均有满意疗效。

6.3(1)姜红汤的处方处理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知母30g、半枝莲25g、赤芍25g、川芎20g、虎杖20g、漏芦50g、丹参50g、黄柏15g、三棱15g、莪术15g、黄药子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

疗效:2例用* * *,1例服用近100剂,临床症状缓解。半年后连续四次血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5年病情稳定。治疗3个月后,另一名患者连续复查3次,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经过2年随访,病情稳定。

(2)加味四物汤

组成:当归15g、生地15g、赤芍15g、桃仁15g、川芎15g、红花10g。虫10g,水蛭3g(研末内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三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1例,服用50剂左右。症状明显改善。经实验室检查,除白细胞略高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随访3年未见复发。

(3)鳖甲卷柏汤

组成:鳖甲10g、灰指甲10g、瘙痒症10g、白芍10g、牡丹皮10g、红花M、柴胡10g、当归10g、肉桂65438。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三次服。

功效:本方治疗1例,服用48剂,加牛黄解毒片3片,每日2次,每周2次。随访10个月,各项血检均在正常范围。

6.4郭世奎老中医经验医案

宋X,男,47岁,头痛头晕1年,口干内热,偶尔牙齿、鼻子发绀,面色发红,血压逐渐升高(从80/60mmhg升高到约130/100mmhg)。舌质紫暗,舌苔黄褐厚,脉沉而多。检查:红细胞61.3万//mm3,血红蛋白20.5 g%,骨髓相增生明显活跃。中医辨证是肝热上冲,瘀血停滞。治疗就是清肝凉血,化瘀消滞。

处方:龙胆草、黄芩、泽泻、川芎各65,438+05克,藕节、白茅根、鸡血藤各30克,栀子、桃仁、红花各9克,三棱、莪术各65,438+08克,柴胡65,438+02克,金银花25克,牡丹皮5克,芦荟2克,芦荟1克

服用23剂后,头痛头晕明显减轻,出血已止住。血压降至99/60mmhg,红细胞降至490万//mm3,血红蛋白降至65,438+07.9g%,但出现便溏,乏力,脉搏变深变细。连续服用龙胆草和芦荟三个月后,症状消失,血象和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按:本病晚期多属肝郁实热证,宜寒而直,大便稀而通畅,实热方能有效。如果没有拉肚子,可以增加黄色。但如果出现脾虚,就要减少苦寒药的用量,酌情加入党参。青黛凉血泻火有效,但临床使用时要后煎(即先煎其他药物,去渣,加入青黛,煎15分钟)效果可靠。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时,宜加清热解毒之剂,如紫花地丁、重楼、白花蛇舌草等。

6.5用药规律我们对所有已公布和统计可得的处方药(包括病例)***14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应用频率(示例)

报告(文章)

医学?东西

11~20

>6

黄芩、青黛、栀子、当归、甘草。

2~5

龙胆草、鸡血藤、柴胡、泽泻

5~10

4~9

牡丹皮、红花、川芎和黄柏。

1~2

芦荟、黄连、木通、木香。

2~4

3~4

桃仁、知母、丹参、白花蛇舌草、水牛角、黄芪、鳖甲、桂枝、大黄、金银花。

2

半枝莲、三棱、莪术、牛膝、穿山甲、紫草、地龙、瘙痒、白术。

1

盾叶薯蓣、虎杖、漏芦、雄黄。

1

1

白芍、白花蛇舌草、马来根、板蓝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天花粉、牡蛎、白薇、葛根、厚朴、枳壳、卷柏、半夏、茯苓、生姜、大枣、天麻、陈皮、石菖蒲、菊花、僵蚕、龙胆草,从表中可以看出* * *设计的865438目前中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清肝泻火,活血化瘀。当归龙回丸用于清肝泻火,桃红四物汤主要用于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等破瘀力强的药物也有使用,但相对较少。

6.6其他疗法针灸

应用于身体的针灸针

取穴:①双滑,阴谷;②大屯、太冲;③足三里、太白;4行之间。

操作:取双侧穴位。第一组,针刺为辅;第二组采用泻下针法;第三组用艾条灸治疗。每天按子午流注法治疗1 ~ 3组穴位(19 ~ 21小时),每天1次。还指导患者每晚用圆木针(1 ~ 3),自疗行间穴5分钟,并采用泻下法。

疗效:针灸治疗1例。此病例发病7年多,用了各种西药和放血治疗,但效果不明显。针灸治疗4个月后病情好转,连续治疗3个月后症状全部消除。血常规检查:红细胞550万/mm3,白细胞8700/mm3,血小板19。60000//mm3,红细胞压积50毫升,尿酸1.7毫克%。经2年随访,该病未复发。?

6.7其他措施静脉放血:每1 ~ 3天放血200 ~ 500ml。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或血栓形成史者,每次用量不宜超过200 ~ 300ml。

应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多饮水,利尿,服用别嘌呤醇及碱性药物;如果有血栓形成,选择抗凝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药物磷酸钠[32P]的口服溶液可以比其他组织多10倍。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其他疾病。可制成外用制剂。...

注射磷酸钠[32P]可以比其他组织多10倍。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肿瘤的局部治疗。使用...

百消安片效果不好。它还可用于治疗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成人常用用法用量...

高三尖杉酯碱注射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有一定疗效。成人常用用法用量(1)。...

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