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该如何服用更有效?

服用中药的方法是否正确恰当,对中药的治疗和疗效有很多影响。这包括服药的时间、服药的方法以及服药后的护理。

第一,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记载:“胸膈以上者,宜先服药;心以下有病,先吃药再吃饭;四肢脉络有病者,宜空腹而丹;骨髓有病者,应饱而食之。”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应饭后服用;病在下焦者宜先服后食;补药和泻药应该空腹服用;临床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应饭后服用。急性病或重病者,随时取衣;慢性病要按时服用;抗疟疾药物应在发病前2小时服用。平旦上十枣汤,五更上鸡鸣。这些用药时间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管理方法

服汤剂。一般一天一剂,分3~4次温服。根据病情需要,有的人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人一天可以服几次,有的人可以以汤代茶,甚至一天服9剂。

对于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病症,用生姜、大枣煎服,增强祛风寒、调理脾胃的功效。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用黄酒或白酒送服,如三七、三七伤片、腰痛宁胶囊、云南白药等。,并将药物直接引导至患处。治便秘的马人丸宜用蜂蜜水送服,以增加其润肠和中的功效。滋阴补肾的药物宜用淡盐水冲服,如六味地黄丸,服用后将药物导入肾脏。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说:“有病之人,勤而不倦;生病的人从不厌倦吃饭。少取则荣,多取则补。”

此外,还有热衣服和冷衣服。通常感冒药可以和治疗热证的感冒药一起服用,热药可以和治疗寒证的热药一起服用,可以辅助药物的药效。但病情严重时,应配合感冒药和热药服用,以防邪药排异。

“苏文。《论五常政权》中说“热要以冷待之,宜以温待之。以热治寒以凉做”和“以清治温以寒做”;据记载,后者是常规方法,而前者是抗佐剂方法。

对于服药后呕吐者,应加少量生姜,或先服姜汁再服药。也可以采取冷服、少量频服的方法。像小孩吃中药,可以适当加一些冰糖水,去除药味。对于意识不清或口塞的患者,以及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

使用重症药物和毒性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直至起效,注意不要过量,以免中毒,损伤正气。

第三,药物护理后

服药后的护理是用法的内容之一,不仅直接影响药物效果,还关系到患病身体的恢复。在桂枝汤的用法上,《伤寒论》要求服药后喝一碗热粥,以助药力。和保暖罩,使病人全身微微出汗,不要使他们出汗。一般来说,服用止汗药要以轻微出汗为度,但不必过度出汗。服用泻药后要注意饮食,不宜吃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服药后的饮食有两个方面:

1.疾病在饮食上要忌口,如水肿(指身体、四肢水肿)要少盐,糖尿病(指消渴)要忌口糖,腹泻(指腹泻)要慎食油腻,寒证(指风寒、湿冷、血寒、阳虚)要忌口凉。

2、药物在饮食上要忌口,如含地黄的方剂,应忌吃萝卜(像吃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物,就不能再吃萝卜了;含人参的方剂也是如此,如四君子丸、人参归脾丸)。含土茯苓的方剂,忌茶,服荆芥忌河豚、无鳞鱼。还有其他的,如出汗后的避风、小心分娩和性交(如贵由补肾壮阳丸等)。),吃药过夫妻生活,导致牙齿松动或者秃顶),避免生气,防止出现“疲劳恢复”和“食物恢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