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辨寒热巧护心
中成药有不同的性质。
中药中有很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似乎其作用机制大同小异,如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但每一种中药在不同的外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寒热、温凉、性味归经、盛衰等。因此,其临床疗效特点和适应症是不同的。再加上中成药中多种药物的配伍,需要考虑其综合药性,准确用药。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中成药。普通人和很多西医因为不了解中药的“功能”,往往只看中药的“适应症”,导致辨证用药不准确。具体来说,含有人参、附子、肉桂、蟾酥等的药物。往往是热的,其主要功能是“强心”。因此,它们适用于“感冒症状”和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同时因为含有蟾酥,所以长期服用要注意心律不齐的发生。所以服用前最好咨询一下中医。比如含有水蛭、地龙、蜈蚣等昆虫的药物,在中医中被列为“破血药”,因为其中含有溶解血栓的酶,其特长在于对心梗、脑梗塞患者的抗血栓、溶栓治疗。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昆虫药物中含有大量的外源蛋白,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也要注意肝酶的变化。
另外,即使是同属植物药的川芎和丹参,在临床适应症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往往是普通人甚至医生最容易踏入的误区。川芎“温心,升龙头,降血海,开停滞于中”;丹参“微寒,降逆活血,适用于热郁者。”因此,对于脑供血不足、四肢不温的心肌缺血,用川芎代替丹参更为合适,对于体虚、血热、心烦者,可用丹参凉血解烦。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川芎和丹参均能改善脑微循环,但川芎能明显增加有效脑血容量,而丹参不增加脑血容量,且略有减少。
选择中成药区分寒热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活血化瘀中成药主要有复方丹参片、萧肃救心丸、通心络胶囊等。萧肃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和冰片组成。川芎性温,冰片微寒。其综合药性适中,作用机制更侧重于改善血供。其中,更适用于长期头晕、失眠、健忘的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患者。复方丹参片的处方是丹参用量大,药性微寒,冰片微寒,三七微温,但在处方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复方丹参片整体药性偏凉,体质偏热的人使用后效果会更好。
因此,在运用中成药防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人群的个体特点和病情,辨证施治,才能充分发挥中成药在防治冠心病过程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