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热和烧心有什么区别?
胃疼要和“心痛”区分开来,中医古籍中也称“心痛”。胃痛又称上腹痛,是指上腹部靠近心窝处的疼痛。古人认为上腹腔位于心脏之下,剑突骨(剑突)以下的部分为心窝。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疼痛,就是心下的痛,心口的痛,心窝的痛,也叫心痛。后世很多医生认识到胃和心脏的解剖部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把胃痛和心痛区分开来。比如《药真人真事》说:“古方九种心痛...都在肚子里,不在心里。”为了区分两者,心脏病引起的心痛称为“真性心痛”,尤其是“心痛透背”,严重者可伴有冷汗、手足口青肿、胸闷气短。所以胃脘痛和真正的心痛在疾病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胃痛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疾病,所以对胃痛患者的饮食进行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胃痛患者的饮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清淡,少吃脂肪和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和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辣,不要使五味偏食。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应该戒烟。
2、饮食规律,定量。长期胃痛的患者,每天要定时三餐或加餐。急性胃痛患者应尽量少吃多餐,平时少吃或不吃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均衡,平时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温。烹饪宜蒸、煮、煮、炖,少吃硬而粗糙的食物。吃饭时要慢慢来,让食物在口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吞咽,有利于消化和病后恢复。四季要注意饮食温度的调节,尤其是脾胃虚寒者。肝郁气滞者,上火后应避免立即进食。
胃痛多为慢性疾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或治愈。但由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种类繁多,药物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来选择。下面介绍五种临床常用且疗效肯定的中成药。患者不妨根据症状选择。
1.香砂养胃丸:由砂仁、白术、枳壳、半夏曲、党参组成,具有和胃止呕、理气宽胸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两肋胀满、胃痛、食后嘈杂、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等症的治疗。
2.香砂刘军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灸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纳差、腹胀、胃脘疼痛等。
3.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懒言、神疲乏力、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症的治疗。对长期服用的胃下垂患者也能有效。
4.三九胃泰:由三九Ku、九里肝、白芍、生地、木香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的作用,适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用于胃痛、腹胀、胃酸过多、胃部不适、消化不良或饮酒过量。
5.猴头菇片:猴头菇经炒制、浓缩后制成的片剂。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也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辅助治疗。
就以上五种中成药的选用而言,见寒湿凝滞,脘腹隐痛,不适者,可用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可用于脾虚湿阻气滞、食欲不振、运化不畅、大便溏薄、腹胀等症状的患者。若症状为口干、胃脘胀痛、嘈杂不适、舌苔黄,可选用三九胃泰;如果慢性胃痛用巩固治疗,你应该选择服用蘑菇片。
食疗是指通过调节饮食,合理营养膳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将饮食疗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保健,可减少饮食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时,白天可每2小时吃1次,症状控制后改为一天1餐。
2.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因为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中和胃液的酸性。
3.进食不宜过饱,以免扩大胃窦,增加胃泌素分泌。
4.一般睡前不宜进食,以免夜间胃酸分泌增加。
5.提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主食应该是面食,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主食,尽量不要以米饭为主食。
6.尽量少喝咖啡和茶,以免增加胃酸分泌。
7.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避免胃黏膜损伤,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8.尽量不要吃酸的食物,防止损伤胃黏膜。
9.增加膳食中粗纤维的比例,可以缩短胃扩张的时间,减少胃酸的分泌。食物纤维有两种: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含水果等软组织)、海藻胶、豆胶等。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是细胞壁的一种成分,来自谷类和豆类种子以及植物茎和叶的表皮。
10.增加膳食中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是人类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因为必需脂肪酸在胃黏膜中能迅速转化为前列腺素E,增强了胃黏膜的防御功能。所以要提倡吃植物油,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
11.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尽可能采用低盐饮食。
胃痛是很常见的症状,很多人更喜欢吃胃痛的中成药。的确,中医在调理胃肠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产生了保和丸、香砂养胃丸、小建中合剂等经典中成药。然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常教授指出,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听从药物的名声或朋友、家人、推销商的推荐,并不了解正确的用药“门道”。其实胃痛用好药很重要。
区分胃寒和胃热
因受凉或吃大量生冷食物而引起的胃痛,中医一般称之为“寒邪犯胃”,表现为突然出现胃痛和异常绞痛,喜欢能暖胃的饮食,吃生冷食物时疼痛加重。对于此类患者,症状较轻者可服用适量生姜或干姜水煎服。代表中成药有石祥止痛丸、傅亮丸。
“胃灼热,胃里像火烧一样,莫名的难受。”这是胃痛的另一个症状,中医称之为“胃热炽盛”,此时胃痛伴有灼热感,起病急,口干、口苦、口臭。患者肋骨饱满,烦躁易怒,喜欢冷饮。这种肚子疼是因为肝火犯胃气。治疗的代表药物是左金丸,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最擅长清肝热。
区分阴虚和阳虚
一般来说,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如果病程长,容易出现阴阳失调的表现。
部分患者表现为阴虚,胃脘区疼痛时,胃中咕噜咕噜,无食欲,伴有口干舌燥、舌红津液少、大便干结。这时候中成药可以选择银杏胃痛颗粒和养胃舒颗粒。
有的患者表现为阳虚,胃脘隐痛,没完没了;空腹时疼痛加重,稍微吃点东西就会缓解;吃热的食物或按压胃部会缓解症状,吃冷的食物会加重症状;精神疲劳,手脚冰凉,患者常描述消瘦,四肢无力。这个时候服用香砂养胃丸是个不错的选择。此药也适用于夏季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症。如果患者明显喜欢温压,特别适合服用小建中合剂。
常教授特别指出,这两种情况一定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只会使阴阳失调更加严重。
胃疼要选保和丸。
“吃多了肚子疼”很常见,主要表现为肚子隐隐作痛,不能用手按,否则会更厉害。筋疲力尽呕吐之后,感觉症状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