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在哪个省?
名称来源
[编辑此段落]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发现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商代,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水之源,古称“龙”。早在2600年前,编年史《春秋》就记载了“鲁桓公会龙”。宋代,曾巩任周琦知府时,在泉旁建“罗源堂”,并撰《周琦两章》,正式赋予洛水“趵突泉”之名。该泉又被称为“门槛泉”、“鹅銮水”、“温泉”、“瀑布活水”、“三江之水”。
趵突泉含三溪之水,日夜喷涌,水满时达数尺。所谓“趵突泉”,意为跳跃、奔涌,体现了趵突泉第三洞generate的特点,喷涌不息。“图图”不仅古雅,而且音义兼备。不仅用“突然”来形容泉水的“跳跃”状,还有滔滔不绝的趋势;同时,用“图图”来模仿泉水喷涌时发出的“嘟嘟”“嘟嘟”的声音,也是妙不可言。北魏李道元《水经注》中写道:“水自黎城县故城西南涌出,泉水轰轰烈烈,水流湍急如轮,三窟泛滥,雪浪几尺突出,声如隐雷。”晋代诗人元好问形容为“自浪望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一诗中称赞:“长水无处发,白玉壶自地涌出”。清代诗人何形容为“珍珠都是倒着飞的”。清代刘鹗《老残游记》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认为趵突泉“天下第一名泉,祁门胜地无与伦比”。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曾经看过趵突泉。他一激动,就写下了“汹涌”二字,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基本介绍
[编辑此段落]
趵突泉居济南所有泉之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它位于济南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园。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园林,具有南北园林的艺术特色。
趵突泉是公园的主要景观。泉池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泉水分成三股,从地下涌出。泉水清澈见底。泉的周围有大块的砖石,四周有栏杆,可以俯瞰池中三泉奇观。趵突泉附近有金仙泉、舒元泉、锡伯泉、刘旭泉、黄花泉、杜康泉、白龙泉等30多处名泉,构成了趵突泉群。其中舒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亲戚关系。她的故居在舒玉泉附近,因收藏集而得名。现在全荃北部的李清照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女词人而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南门气势恢宏,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是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称之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趵突泉北面有一座宋代建筑“罗源堂”(现为清代重修),堂内两侧柱子上挂有“云水润蒸,浪惊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阿明王朝建筑“观澜阁”。亭前水中立着的石碑上写着“趵突泉”,是明代书法家胡永宗所写。董驰的东面是“濑河桥”,桥的南端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木牌坊,额上写着“天堂有福”和“彭山旧址”的字样。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最大涌水量24万立方米/日,出露高程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醇厚甘甜,细菌含量极低。经检测,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飞天”是明清时期济南八景之首。泉水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严冬的时候,水汽像薄薄的一层烟一样卷曲。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亭台楼阁,画工雕琢,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质清澈透明,味道甘甜,是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离京时取了北京玉泉水。他在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立即改饮趵突泉水,并将趵突泉命名为“天下第一泉”。泉在方池,北对罗源堂,西临观澜阁,东临仙鹤桥,南有长廊,景色极佳。泉池中养着金鱼,最大的一条有三尺多长。泉的东侧,鹤桥对面有望和亭茶楼,为游客提供用趵突泉水冲泡的香茗。
春天的形成
[编辑此段落]
济南以“泉城”闻名,泉的数量全国第一。平均每秒钟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有四大名泉: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这么多?这主要和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它的南面是山区,就是山东著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岩浆岩隐藏在平原的土壤下面。山区的石灰岩大约形成于4亿年前,质地比较纯净。它由南向北倾斜,坡度约为30℃。石灰岩本身不是很致密,有缝隙、裂缝、洞穴,可以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沿石灰岩层倾斜大量流向济南。它成了济南泉水的源头。平原下的岩浆岩组织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是无法流过岩浆岩块的。岩浆岩上覆盖着不透水的粘土层,所以地下水不能自由流出地面。在强大的压力下,这些被堵塞的地下水从地下裂缝中冲到地面,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之一。
周围的路虎揽胜
[编辑此段落]
趵突泉周边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特别是罗源堂、鹅瀛寺、望和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馆、沧源、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文化名人如、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王士祯、蒲松龄、何、郭沫若等。都写了关于趵突泉及其周围名胜的诗,加深了趵突泉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观澜阁
趵突泉西侧。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历史学家刘钊(官至程思)院内建筑,名为“槛泉阁”。明日顺顺五年(1641),派魏、吴两位内参督助,在泉边建亭(又称巡抚胡茂宗楼),取名“观澜”,取自《孟子》。全心全意,意思是“有本事看水,就要看它的波涛”。亭子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造型典雅,为历代文人所称道。苏辙,宋代大文学家,曾在西宁任张秘书六年(1073),吟咏过济南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槛泉亭》一诗最为著名。
全健馆与孔吴忠云教授
[宋]苏辙
连山带郭离平川,伏涧暗流发泉。秋高气爽,月光明媚。
谁家鹅鸭过浪,牛羊黄昏饮。因为自己的龌龊而无法清净,但每次到了还是很孤独。
(栾城集)
慈朗寺
它是明代《名泉碑》、明代颜弼《七十二泉诗》、清代郝志公《七十二泉记》中记载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以南,舒元泉以东,属趵突泉群。据《黎城县旧志》卷八《山水考》记载:“柳柳絮泉,在此线泉东南角,满沫如柳絮飞舞”,故名“柳絮”。过去,春天被垂柳环绕。春天,岸上柳絮飞舞,水中春沫如柳絮般翻飞,泉水与垂柳相映,令人陶醉。闫明毕曾有诗曰:“杨柳青在金池旁,泉中石寒寒。”三月东风香,一夜随浪转青。这首诗赞美的正是这种观点。今春现有泉池1956新建。泉池呈长方形,长3.5m,宽2.3m,深1.5m。池题刻在1980。泉边柳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取之不尽。水里有无数的鱼在游动。这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
金仙泉
老进贤泉是晋代《北》中记载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明代严弼《七十二泉诗》,清代郝智公《七十二泉集》中也有记载。位于趵突泉东北,尚志堂和鱼展览馆之间。泉池是长方形的,最初长4英尺,宽2英尺。因水面上有一条漂浮的水线波纹,反射阳光,凝视如一条漂浮在水面上的金线,故名。宋人吴在《残盖斋随记》中作了生动的描述:“石背方池,阔阔阔,泉眼星罗棋布,东临城中。底部清澈,池中心南北各有一条金线隐于水面。用一个油滴的角落,线条很远。或者你乱一棍子,线就没了,水也跟以前一样停了,天也没了。”明清时期,金线依然清晰可见。后来由于重建泉池,基底被破坏,水面也减少,水势减弱,金线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原金线泉以东约20米处的一个石雕池塘里也出现了一条金线。于是人们便将此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丁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搬到了此泉的东墙。原金泉改名为“老金泉”,池壁上刻有济南书法家李忠禹的新题名“老金泉”(隶书)。
进贤泉东西长2m,南北宽1m,深1.2m。游泳池周围的墙和栏杆是用上好的大理石制成的。
舒玉泉
明代《名泉碑》记载的“七十二名泉”之一,明代颜弼的《七十二泉诗》,清代郝智公的《七十二记》。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南侧,属于趵突泉群。“漱玉”一词来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石水枕流”一词。舒元泉泉池呈长方形,长4.8m,宽3.1m,深2m。周围有白色大理石栏杆。泉水从南边的溢水口汩汩而出,瀑布般的流下,从石头的缝隙中流过,涌入螺蛳泉池。明代诗人颜弼曾赞“此处春流飞瀑过琼,静日如闻漱玉之声”。相传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漱玉集》就是以此泉命名的。
宝途圣方婧
位于趵突泉公园东入口,高7.5米,柱间宽9.2米,两侧1.5米悬挑,呈“四柱三室负重”之状。在雁鹅打磨过的花岗岩上,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蒋维崧题写的“一景胜景”、“知观澜之源”八个凹型镀金大字。
诗鬼
离开马跑泉及其附近的浅井泉,向南走,你会看到一座雕刻精美的太湖石矗立在眼前。这块名为的太湖石,是元杂剧作家张在北园的别墅的遗物。拒绝参加考试。当时云庄有10个石秀,称为“十友”。其中,龙、风、龟、林四大灵石尤为著名。明朝以后,迁到济南的御亭、夫子庙、趵突泉。趵突泉曾经有一块林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飞机炸毁。四灵石中唯一剩下的石头就是这块龟石了。它是一块精致逼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石头挺拔,孔洞多,筋、突起明显,具有石制品中“邹、薄、透、漏”的特点。
尚芝堂
趵突泉东北,是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尚志书院由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学者们除了研究儒学,还研究天文、地理和算术。此馆曾出版、镌刻《十三经注》、《施徂徕先生文集》、《王渔洋诗集》等书,称为尚志堂版,在国内享有盛誉。
莱河桥
该石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竹公园白云泉,因泉水而得名。石高4.2m,宽1.8m,厚1.5m。盖石高大苍劲,纹理交错,孔洞通透,与泉、亭、桥、竹、丛林融为一体。
罗源堂
此殿位于趵突泉北岸,原为峨影寺。这一组有三个入口的建筑曾是古老的额济纳寺的旧址。它最初是献给大顺妻子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供奉宋代以后逐渐流行的新道神吕洞宾。著名文学家曾巩于北宋熙宁年间(1072-1073)在龙水修建了两座大殿,南殿紧邻龙水源头,故称“罗源堂”。北堂南临骊山,称为“骊山堂”。后来,金代元好问将“罗源”、“骊山”改为“吕公寺”。明代运盐使张奎光、济南知府范世英、历城县令吕黄忠将祠改为阁。此后,“罗源堂”的原名恢复至今。罗源堂,三室两层,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大群明清建筑。1979被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堂前挂对联,是选取赵孟頫咏趵突泉七律中的项链:
云蒸不了,
海浪震动了大明湖。
这固然与杜的名句“云梦起雾绕岳阳城”脱不开关系,但由于赵孟頫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深受人们的喜爱,济南人至今还珍藏着他的诗。此联为晋安回族书法家金淑近年所书。
罗源堂三晋院墙上,有明清以来文人的石刻,有理学大师、阳明学开创者王守仁的手迹。搓欣赏,也能增加乐趣。
三帝宫
位于峨影寺后殿,为纪念尧舜禹三圣,称为“三庙”,是阿明王朝建筑。
莱河桥
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在趵突泉池东岸,望和阁西南。由明朝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创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范世英重修,清朝顺治年间监史成公重修。都是木头做的,后来改成了平石桥。1964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更换了石板。1975,桥两侧设置了石刻围栏。
季芳JIU彭山
又名“来和坊”。在趵突泉东侧的来河桥南端。是次年济南知府范世英所建。它是两柱一层的风格,红柱青瓦,由斗拱支撑,饰有接吻的动物。南北有“洞天福地”和“蓬莱旧址”的匾额。
观澜桥
趵突泉西侧,位于峨影寺与铜锣园之间。这座桥宽3米,长5米,呈弓形。它是按照民族风格建造的,东西向结构。因为可以在桥上看趵突泉水,所以叫观澜桥。
光辉桥
观澜桥北约30米处,明代刘一《李成》、《李成县志》(崇祯)中记载了此桥。桥南墙上嵌有同治四年“重修广惠桥”的碑文。文章中,济南有一座大板桥,趵突泉在桥南几千米处。青山之春与北水会相连,每到夏秋之交,山川水涨,风起云涌。
盛贵大厦
据元代于钦《程琦》载:“近胜楼在趵突泉之西。晋人建楼,也是金碧辉煌。邻近也是被水破坏的。”
赢得一首诗
[元]赵孟頫\
楼下春寒雪浪触目惊心,楼前山青水平。你上船后为什么不是我的土地?我很自豪地谈论这种生活。
檐外白云来送,梁间紫燕语近爱。济南胜仗少,试倚不言而喻。
松雪集。
健泉坊
趵突泉西侧。它原是北宋熙宁年间历史学家(观知寺丞)院内的一座建筑,因“门槛泉亭”而得名。顺顺五年(1641)明天,钦差大臣魏、吴来援。他们在泉边建了一个亭子(又名胡茂宗楼),取名“观澜”,意思是《孟子》中的“有本事看水,就要看它的波澜”。
吕祖庙
在趵突泉北岸。金代,元好问将“罗源”、“骊山”改为“吕公寺”。清顺治观察,何启土将历山殿改为亭子,上层为文昌,下层为李中。与此同时,亭后的巩俐殿被改为斗姆宫。后来,这三个大殿统称为吕祖殿。
吕公神庙
[明]王向春
当你老了,你仍然可以热爱这个家乡,但当你在远处相遇,当你在近处时,你可以忘记。
烟斗未熟先醒,春香是稻香。
晋元山在太原,有个道士请他一起吃饭。而他说:“我家在济南的趵突泉上,很可乐。你能从我身边游过去吗?”袁说:“要。”几年过去了,我已经忘记了之前的约定。春游,我在罗源堂躺累了,忽然梦见道士说:“好久不记得对方了?”为什么不在乎对方?“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是坐着的,因为我已经穿过了北岸,进入了寺庙。因为这座寺庙的重建。
(殷琦)
白雪大厦
它位于趵突泉的东南部,是为了纪念明代著名作家李攀龙而建的。李攀龙(1514-1570),黎城人,明文学最后七子之首。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五言七言诗和绝句,被世人称为“三百年不合拍”。著有《苍明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攀龙辞去陕西省副使一职,返回东方。他在李生王蛇村东的宝山山下建了一座建筑,名叫“雪屋”。晚年,李攀龙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建了第一楼,又称“雪屋”。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右使叶梦熊仰慕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旁修建了第三座雪屋。趵突泉在1956扩建公园时,因为建筑破旧被拆除。1996重建。
罗源白雪大厦
白雪大厦有两个老地方,现在都枯萎了。士子不忍,因第一泉旁又立了一个介哥。想要的,不是真的。(殷琦)
趵突泉白雪大厦
光禄[明]
人去楼空存水头,栏杆倚回忆。白云黄鹤在哪里?在山涧一楼。
长夜知古怨,知音已落此愁。岭南风雅正调,春鸟可自喂。
趵突泉近况
[编辑此段落]
近年来,由于济南市的水文状况,趵突泉在最近十年经常陷入季节性停泉的窘境,2001年更是创下了停泉890天的历史纪录。泉水喷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环保的重要性。2003年9月以来,趵突泉在采取加大地下水保护、放水保泉等措施后,基本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后来2007年5、6月份,出现了分手。然而,在济南7月18暴雨之后,趵突泉再次恢复了一年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英文介绍
[编辑此段落]
趵突泉
趵突泉公园以泉水为中心,是一座独具民族风格的天然岩泉公园。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最好的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三叉喷出,水滴四处飞溅,犹如三堆雪,十分壮观。泉水非常甜,最适合泡茶,它的颜色清澈,香气浓郁,味道很好。手捧一杯茶,坐在泉东边的“观鹤亭”下,思绪会飞得很远,舍不得离开。
纵观历史,趵突泉公园是脱口秀和地方戏曲的表演场所。周末期间,一些经典的京剧片段,如“寻找一个有钱的女婿”和“观看-扬子江亭”,将在“白雪楼”下演出。游客们还可以在这里欣赏一些当地的特色戏曲,如吕剧和刘孜戏。
“竹林园”占地18亩,园林得名于元代,当时园林很大,到处都是竹子。园内有王水泉、高东泉、白云泉等名泉,还有四亭五桥、一园一园。1985年,这里建立了李苦禅纪念馆,现在“竹林园”附属于趵突泉公园。
关于趵突泉的信息
门票:15元
运输:
乘坐5、41、49、K54、K96、游66、85、102、103、104路公交车。
住宿:
在济南旅游,总能很容易找到满意的住处。济南的宾馆、饭店、酒店数不胜数,其中星级酒店近50家,国内定点酒店数十家,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
购物:
平阴阿胶:阿胶、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因产于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其为“圣药”。阿胶是一种动物胶,成品呈琥珀色,半透明,酸甜咸淡,清香扑鼻,既能治病,又能强身健体。阿胶含有18种氨基酸和铁、铜、钙、锰等20多种微量元素。被视为高级营养滋补品,驰名中外。
北苑伤寒:伤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塘中。伤寒可以当食物。济南北苑的伤寒比较嫩,纤维少。用宽叶香蒲制成的菜肴。如“奶汤普菜”、“崩锅普菜”、“普菜方便面饺子”,都是济南的名菜。它们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每年5-7月是生产蒲菜的季节。
明水香米:明水香米产于济南东郊章丘市明水镇,是中国知名大米。芳香米粒微黄,半透明,油亮。炒菜蒸的时候有一家做十个香喷喷的菜,吃起来爽口有嚼劲。
章丘大葱:章丘大葱主要产于章丘市绣惠镇、刁镇。被称为“洋葱之王”,这种植物一般高达一米五十厘米,葱长五六十厘米,茎粗三到五厘米,重量超过一斤。章丘大葱具有茎长面粗、葱白肥美、脆嫩、味轻辣、微甜等特点,成为山东人喜爱的食品,特别喜欢将大葱切成段,蘸上甜面酱做面包。也是各种著名鲁菜的主食。
刺绣:济南绣又名鲁绣,是山东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刺绣品种之一。
济南刺绣以其丝绣和发绣而闻名。尤其是发绣,是以人的头发为绣花线,工艺精湛。中国山的刺绣水墨画是生动的美丽和优雅的风格。
黑陶:黑陶起源于古代中国。流行于4000年前原始社会的宗法制度阶段,是划分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的重要标志。济南青陶器全部由手工制作,结合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黑陶美观大方,造型优美,质地坚硬。
木鱼石:木鱼石又称木纹石,是一种海洋沉积物,距今约5.5亿年。呈红褐色,表面光滑,质地细腻,纹理清晰。是制作工艺品的优质天然材料。同时,用木鱼石科技保健茶具泡茶,能延缓茶叶变质,并能沉淀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促进人体发育、抗衰老、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出口台湾省、东南亚等世界各国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