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有什么特点?
性味苦而寒。入大肠、肝经。
功效指示
1.解毒止痢用于休止性痢疾。它是温和而沉重的,它发生得很好。当大便变红变白,或者大便松软时,就很难愈合。可以用桂圆肉裹着籽吞下。如果病情严重,可以用鸦胆子提取物保留灌肠。用于湿热痢疾、腹痛、赤白痢,常与黄连、木香、秦皮、白芍、槟榔同用。现代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
2.拦截疟疾可用于各种疟疾,尤其是间日疟和三日疟,对恶性疟也有效。将10~15粒鸦胆子装入胶囊,每日三次吞服,连服5~7天。
3.糜烂性疣用于皮肤肿瘤,疣痣和鸡眼。可以捣碎后单独涂在患处,也可以和它的油一起局部涂抹。也可与血竭、生石灰混合,研磨后涂于患处,均可使其脱落不留疤痕。使用时不要与周围皮肤接触,以免腐蚀肉。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阴道毛滴虫、外阴瘙痒等症,可煎服、熏洗。
用量及用法:外用适量,捣碎果仁或提取鸦胆子油后涂抹。成人应口服10~15胶囊(治疟疾)或10~30胶囊(治痢疾),每日3次,连服5~7天。儿童每年1粒。壳和仁,胶囊或与桂圆、枣肉一起吞服,减少胃肠刺激。这个味道太苦了,不能用来煎汤。
禁忌:本品对胃肠道、肝肾有刺激性,口服后易引起呕吐、腹痛、胸闷、腹泻等反应,不宜长期服用。脾胃虚弱、消化道出血患者慎用或禁忌使用。
据说鸦胆子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杀虫,又善抗疟,治痢,是治疗寒痢、疟疾的重要药物。外用也能腐蚀疣。现代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
鸦胆子、白头翁、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凉血,但常用于治肿毒或湿热痢疾。但白头翁长于治疗湿热痢疾,清热凉血祛湿之功较强;败酱草用于治疗积滞不适的痢疾,可除积垢,治疮毒,带下,热淋等症。鸦胆子具有突出的解毒、除湿、杀虫作用。除了治疗感冒痢疾和慢性腹泻外,它还用于治疗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