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加工资料考证(二)续断
现代研究表明,续断经酒炙后,可诱导药物向外界扩散,增强活血的功效。在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疗效,其中酒炙品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对续断炮制物质基础的研究多集中在三萜皂苷和微量元素的研究上,对其挥发油的研究报道较少。但中药的功效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只研究续断中的皂苷和无机元素是不够的。续断生品和炮制品中含有8种成分,分别是异戊醛、己醛2-戊基呋喃、D-柠檬烯、癸醛、丁香酚和1-石竹烯十五烷。两种产品中* * *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8.66%和40.70%,其中丁香酚为* * *成分。酒经过焙炒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比生品少,含量也明显降低。根据峰面积,丁香酚D-柠檬烯和1-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仅为粗产品的1.60%、29.71%和27.98%。发酵产物中未检测到粗品中所含的芳樟醇,但在发酵产物中发现了许多醛类物质。推测可能是黄酒中的成分或续断中的挥发性成分在炒制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新成分。续断酒中还检测到2,6-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吡嗪类成分和5-甲基糠醛等呋喃类成分。呋喃和吡嗪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和食用香料领域。实验认为,炒过的续断曲霉比生品更香,可能是由醛类、吡嗪类、呋喃类物质引起的,而萜类物质明显低于生品,可能是高温油炸过程中挥发性成分挥发或氧化分解引起的。续断生品和炮制品中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丁香酚具有抗菌、麻醉、解热、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d-柠檬烯具有量效关系的抗肿瘤活性,芳樟醇具有镇痛抗炎的药理活性。酒炙品中新产生的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为续断酒炙品具有调血管、除痹作用提供了参考。综上所述,本实验表明续断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临床使用时应加以区分。
古代续断的加工方法很多,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时期,主要有洗净、切制、制酒、烘米、焙制、制面、油炸等。南宋时,有酒泡烘;唐代有米糠浸泡;宋代有酒泡、煎;元代有面条水煎;明代增加了洗酒、调酒、蒸酒、煎酒;清代有酒洗、蒸、炒。酿酒包括烤酒、炒酒、泡酒、洗酒、调酒、蒸酒、炒酒等。在古代的加工方法中,酒的加工方法是主要的方法。续断酒炙后,能诱导药物上行散结,增强通血脉、强筋骨的功效。酒用文火焙炒续断,颜色略黑或灰褐色,有轻微的酒精味。辅料黄酒用量多为100: 10和100: 15,加酒方式主要是“先调匀,再调匀”。北京量化了滋润时间,65430。盐烤品用文火煸炒,色泽深褐色,味微咸。辅盐用量多为100∶2,加盐的主要形式为“混匀润透”。,1995及之前?《中国药典》只收续断,而且都强调洗、润、切片。2000年版、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集续断的酒炙品和盐炙品:酒炙时用文火炒至颜色微黑,辅料黄酒用量为100: 10,酒以混闷形式加入;盐烤时用文火炒,辅盐用量为100: 2,以加盐的形式与盐水混合闷死。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5年版)新增续断提取物的测定项目,不得低于45.0%。《中国药典》(2010版)中,酒焙时辅料黄酒用量改为“100: 10 ~ 20”,续断片含量增加(续断皂苷ⅵ > 1.5%),鉴别检查(水分< 10)多数教材中要求黄酒吸干后用文火炒辅料黄酒用量为100: 10或100: 12,以混合均匀、闷制的形式加入。续断用盐炒时,大部分教材要求用文火炒,1985版教材要求炒至黄黑色。辅盐用量为100∶2,盐以盐水形式加入,搅拌均匀,彻底窒息。在质量要求上,2007版和2008版教材均要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45.0%,而2012版教材增加了水分(不低于10.0%)、总灰分(不高于12.0%)和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5%)。
张丹等人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炒制温度、用盐量、润制时间和炒制时间,优化了续断的盐炙工艺。最佳盐炙条件为:将500g续断用10g盐水浸泡45min,在150℃油炸8min。徐来英等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续断的炮制条件,如黄酒用量(10%、20%、30%)、炒制温度(150℃、170℃、190℃)、炒制时间(6 min、8 min、6550℃)。陈华喜采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对续断的清洗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洗涤工艺为5倍水、4倍水、3分钟水。最佳干燥工艺为60℃烘烤65438±07h;;最佳炒酒工艺为用150℃黄酒炒6 min。宋丽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不同的黄酒用量(10%,15%,20%,25%),酒的烘烤温度(100℃,130℃,160℃,190℃)和酒的烘烤温度。祁进等人对盐炙续断过程中的几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了不同的盐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炒制机的转速。最佳盐炙条件为:续断65438±000kg,盐2 kg,炒制速度40r/min,温度265438±00℃,炒制时间65438±02min。
陈旭等前人研究比较了炮制对续断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续断不同炮制品均有抗凝血作用,酒制续断的抗凝血作用最强。同时还测定了炮制品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酒续断的镇痛效果最好,盐续断和生品的镇痛效果一般。酒续断的抗炎效果最好,生品次之,盐续断最差。炮制对续断成分和药效学的影响表明,炮制后的续断对续断皂苷等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活血通络作用明显增强。
陈华喜比较了续断和酒续断的镇痛抗炎作用,发现两者都有镇痛作用,但酒续断的镇痛作用更强。抗炎结果表明,两者均能抑制小鼠耳廓的炎症和肿胀,且无显著差异。辛纪兰等人制备了续断的酒炙品、炒品和盐炙品,比较了三种炮制品和生品的镇痛、抗炎和消除血肿的作用。结果表明,酒续断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最好,这可能与酒的分散作用有关。盐续断消除血肿的效果最好,可能与盐有软化化解节结的作用有关。李F等人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筛选中药抗炎成分,发现续断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于是进一步分离得到265,438+0个单体化合物,并对这些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炎试验。结果表明,川续断皂苷A、咖啡酸、川续断皂苷A、川续断皂苷B、川续断皂苷ⅵ、4’-O-乙酰基川续断皂苷ⅵ和川续断皂苷A等7个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川续断皂苷A和川续断皂苷ⅵ的活性最好,推测这2个成分是川续断中的主要抗炎成分。
Kim BS等人报道了川续断对来源于人肺泡和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续断能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涎蛋白、骨钙素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力。此外,从二氯甲烷中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常春藤3-O-(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也能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和骨涎蛋白、骨钙素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二氯甲烷部分和单体常春藤3-O- (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在骨再生中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周玉清等[制备了五种不同成分(生物碱、挥发油、皂苷、环烯醚萜苷和多糖)的续断,以PC12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五种不同成分对β-淀粉样肽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皂苷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液相色谱法对皂苷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续断皂苷ⅵ。此外,分别对续断皂苷ⅵ及其常春藤皂苷元进行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续断皂苷ⅵ具有明显的活性,但其苷元无活性。
据报道,乙基马钱碱、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茶山茱萸苷、丁香醇-4’,4”-O-O-二葡萄糖苷、川续断皂苷A、川续断皂苷B、川续断皂苷C等。是从续断的根中分离出来的。其中乙基马钱碱、马钱苷、茶山茱萸苷、川续断皂苷A、川续断皂苷-in B和川续断皂苷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姜等研究了续断曲霉皂苷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续断皂苷ⅹ以10 mg/kg的剂量给药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心肌梗塞体积减小,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损伤程度减轻。此外,续断皂苷ⅹ能降低血清促炎因子,降低缺血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B1、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的表达。
宋JS等人报道了中草药提取物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于是对21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筛选,试图寻找具有促进血小板凝集活性和促进血栓形成风险的中草药。结果表明,续断提取物具有促凝血活性。作者用液相表征续断提取物,发现10个化合物,其中续断皂苷C的促凝作用最强。
刘等报道,川续断皂苷和川续断皂苷I在4微米的浓度下能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提高UMR106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而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分化早中期的关键物质。结果表明,川续断皂苷和川续断皂苷I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Jung HW等人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研究了续断水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在造模后265438±0d,给予续断水提取物50 mg/kg和65438±000mg/kg口服。43天后,处死小鼠,取血样和关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续断水提取物组小鼠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血清抗ⅱ型胶原IgG 2α抗体、前列腺素、TNF-α、IL-1β、IL-6也明显降低。此外,从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续断水提取物组小鼠的关节结构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续断水提取物对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徐建安采用常规抗炎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镇痛模型(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续断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100g/kg续断水煎剂对大鼠耳廓肿胀度的抑制率为45.2%,60g/kg续断水煎剂给药后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减轻,100g/kg续断水煎剂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的抑制率达44.8%,2g/kg续断水煎剂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的抑制率为45.2%。以上结果表明,续断水煎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吴弥山等研究了续断皂苷ⅵ对骨干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μm和10μm的续断皂苷ⅵ能显著增加成骨细胞骨钙素含量,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此外,续断皂苷ⅵ显著增加了调控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核结合因子α-1 (Cbfα-1)mRNA的表达。因此,川续断皂苷ⅵ可通过调节Cbfα1、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