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大青颗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板蓝大青颗粒 1 拼音
bǎn lán dà qīng kē l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Banlan Daqing Keli
2.2 处方板蓝根 2000g 大青叶 3000g
2.3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经 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即得。
2.4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稍苦。
2.5 鉴别
取本品 3g,加丙酮20ml,加热回流4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氯仿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对照品及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各含0.5mg的 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 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除溶化性不作检查外,其他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Ⅰ C)。
2.7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有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 炎及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见热毒内盛证候者。
2.8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或吞服,一次 3g,一日3次。预防流感、乙脑,一日 3g,连服5日。
2.9 规格每袋装 3g
2.10 贮藏密封。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板蓝大青颗粒 《丁甘仁医案》:[卷八外科案]大头瘟沈右重感氤氲之邪,引动伏温,外发温毒,满面红肿,透及后脑,耳根结块,久而不消,形寒身热,超时得汗而解...
《疫疹一得》:[卷下]疫疹诸方败毒散(《活人》)治时行疫疠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声重,咳嗽痰喘,眼赤口疮,热毒流注,脚肿腮...
《吴鞠通医案》:[卷二]温毒刘甲子五月十三日面赤肿,喉痛,身热,自汗,舌黄。马勃(三钱)银花(六钱)牛蒡子(六钱)荆芥穗(二钱)...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七宇集·古方八阵]寒阵黄连解毒汤亦名解毒汤。治火热狂躁烦心,口干舌燥,热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脉洪喘急等证。黄连黄芩黄柏...
《市隐庐医学杂着》:喉证亦有阴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