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糊培养
陕西秦岭钟南山主峰终年积雪,故称太白山(周称太乙山)。太白山盛产草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圣人和医生。相传上古神农尝百草,秦岭北坡沿山长安、周至、宝鸡一日70毒。唐代著名的上林苑是皇家药猎的场地,位于终南山脚下沿山一带的户县和周至。东汉著名的药理学家韩康,拒绝汉成帝的加封,隐居太白山学医。唐代苏静在《唐本草》中写道:永州南山也有茯苓和茯苓。隋末名医孙思邈,在太白山居住10余年,从事医学研究、中药材采集、种植、加工,研究药物的药性,为民治病。他撰写了《钱进方艺》,其中载有800多种药物,详细记录了200多种药物的采集、治疗和主治功能。后人称其为“药王”,以纪念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称太白山为“药山”。
太白山有3000多种药用植物。许多药用植物都有有趣的民间传说。一种草药“鹿蹄草”据说是陆瑾的杰作,因为它看起来像鹿的蹄子,具有强筋壮骨、修复骨化的脊骨、祛风除湿的作用。相传,很久以前,当着鲁太后的面偷偷去太白山游玩。太后发现后,立即派神兵将其抓获。陆瑾用尽全身力气,四蹄腾空,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南端,才被玉绳困住拉回。陆瑾跑步的时候,太白山上留下的蹄印变成了鹿蹄草,陆瑾被抓的地方至今还叫鹿回头。黄瑞香,植物名祖师麻,为落叶灌木,具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句谚语“打得顺就离不开祖师麻”。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口头传授,太白草药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配伍理论。《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汤歌》、《太白草药性歌》是太白草医学理论和药物配伍理论的集成。它不仅在民间医疗保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为我们研究新药的来源提供了依据。谢世元教授研制的“太白山”膏药是以太白山草药文化为基础的。根据家乡流传的奇方,以山中无污染的鹿蹄草、龙血竭、骨碎补等72种秘方为基质,添加远红外陶瓷粉,将古老技术与清华生物净化技术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