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针灸治疗脑梗塞的中医?
摘要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本节主要论述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本病多见于中年及以上人群,多有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脂血症史。多见于安静休息时,部分患者早晨醒来后才发现症状。其发病较脑出血缓慢,往往在几分钟、几小时、半天,甚至1 ~ 2天达到高峰。患侧可能有头痛,但几乎没有剧烈疼痛和呕吐。患者意识仍清晰,而偏瘫、失语等症状更明显。
针灸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效率约为90%,疗效确切。大量实践表明,针刺只能用于该病,并进一步发现针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梗死效果较好,而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差[1]。此外,脑浅表性梗死的针刺效果优于深部梗死。有人对针刺和烟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组无明显差异[2]。近二十年来,已证实针刺在病理形态学上对缺血脑组织有确切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对缺血性损伤有多重调节机制,从而阻止缺血的发生和发展,加速脑组织的修复。目前针灸参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不仅在急性期(发病24或48小时内)提倡,在超早期(3或6小时)也有建议。虽然这种干预的具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筛选和选择,但有大量证据表明,针刺参与治疗越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越明显,包括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电活动和氧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血栓的软化和溶解,缩小梗死体积,抑制凋亡,改善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代谢,通过调整cAMP和cGMP的含量及其比例,改善梗死区脑组织的血供。
近年来,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日益增多,选穴和治疗方法十分丰富。但仍缺乏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和不同方法间的比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指导价值。有必要加强这项工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
辩证分类
款待
(1)体针疗法(1)
1.选穴法
要点:内关、水沟。
配穴:鸡泉、委中、三阴交、赤泽;假性延髓麻痹加上风池和飓风。
2.处理
先取要点,再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突出程度、症状来添加配穴。
治疗方法:先刺双内关,直刺1寸~ 1.5寸,提插结合捻泻法,运针1分钟,再刺沟,斜刺鼻中隔下5点,用鸟啄(震颤)法泻,至泪流满面或眼球湿润为止;针刺三阴交穴,针尖斜向后刺,与皮肤成45度角。进针1寸~ 1.5寸,提插法,直至患者下肢抽动三次。极限弹簧,直针1寸~ 1.5寸,提插泻法,直至上肢连续抽搐三次,标尺同极限弹簧。仰卧抬腿取穴,进针1寸~ 1.5寸。采用提插泻法,下肢抽动三次。针风池,针尖至结喉,针1.0寸~ 2.0寸。使用快速扭转技术,将针输送半分钟。针灸祛风和风池穴是一样的。穴位向三点倾斜,第二掌骨下缘提插复位。1 ~每日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疗效
此法名为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塞及后遗症患者617。根据上述脑出血稳定期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率为59.3%,总有效率为99.4%,其中1 ~ 10天已确诊399例,临床治愈253例(63.3809 . 999999999896针刺前后电生理测定证明此法具有镇静、降压、解痉、醒神作用[3]。
(二)体针疗法(二)
1.选穴法
主要穴位:百会、神庭、大椎、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阳陵泉、雪海、涌泉。
配穴:吞咽困难加廉泉,语言障碍加舌根。
2.处理
每次取4-5个主穴,深刺后百会、神庭、大椎、足三里、手三里运用捻补法,曲池、雪海运用捻泻法,其余穴位运用提、插、捻、补、泻法。运穴2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至10分钟进行1次针刺。也可以用G6805电针仪连接,用疏密波,频率5 Hz ~ 10 Hz,强度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根据症状加穴,上连拳往舌根方向刺2寸,上火后不留针。针刺1 ~每天2次,5 ~ 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1天。
3.疗效
用此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99例,有效率为92.31 ~ 98.3% [2,4,5,16]。
(3)体针疗法(3)
1.选穴法
要点:上行头百会和唐寅。
配穴:风池、万古、天竺。
2.处理
急性期用穴位,症状好转时酌情加穴。在唐寅点,用28号1英寸的针刺入皮肤0.5 ~ 0.8英寸。先进行扭转法,扭转范围360度,然后进行啄形操作,持续1分钟。然后用28 ~ 30号规格的毫针从上星至百会穴刺入,沿皮肤刺入2 ~ 3寸(可采用分段刺入法),小幅度高频捻针,持续运针1分钟至5分钟。针向对侧眼球方向插入风池,穿透1寸~ 1.5寸,采用捻转补法1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会分别送针3次。每天针1次。
此法必须在常规西医疗法的配合下进行。
3.疗效
用上述方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急性期500例。结果表明,显效200例,有效125例,无效88例,死亡87例,总有效率为85%。其中228例伴有意识障碍,141例存活。深度昏迷53例,抢救成功10例[6]。
(4)头针疗法(1)
1.选穴法
要点:运动区、感觉区、脚感觉区。
配穴:肩、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太冲。
2.处理
主穴头针法:每次选取2 ~ 3个区域,取患肢对侧穴位(足运动感觉区可双侧使用)。在选定的刺激区域,将患者的头发分开,常规消毒后,用28号规格的2.5-3英寸长的丝状针沿头皮斜刺,按一定方向刺至适当长度。以每分钟240 ~ 260次的频率连续捻针3 ~ 5分钟,最好使患肢有麻木、浮肿或出汗的感觉。留针15分钟~ 20分钟,中间再拧一次针。也可采用脉冲电刺激,其次是G6805电针仪,疏密波,通电30分钟。头针65438+每天0 ~ 2次,5 ~ 7次为一个疗程。处理间隔时间为1 ~ 2天。
穴位注射可用于穴位配合,一次取2个点,每个点注射0.5升药物。药物为血栓通(70mg/2ml)。每日两次,疗程同上。
3.疗效
用此法治疗急性脑梗死1507例,有效率为93.9% ~ 98.5%。头针和体针的疗效有区别吗?有人认为没有区别,也有人提出体针优于头针,但大多数人主张两者结合更好[7 ~ 10]。
(5)头针疗法(2)
1.选穴法
要点:(1)百会→曲边(孙);(2)前顶→颅悬。
2.处理
选择一组。方法:第一组取28号2寸针,从百会穴垂直刺入帽状腱,然后以15度角快速刺入曲彬穴,进针1.5寸。或者从百会穴连到太阳穴,就是头皮透穴的针刺区。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28 # 2.0寸毫针沿刺激区连三针,两手与头皮成65438±0.5度角,深度约65438±0.5寸。要求连续捻转3分钟,捻转速度大于200次/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然后重复提针两次。每圈扭转幅度约为向前180度,向后180度;第二组用2.5寸的28号针沿皮肤自上而下穿刺3针,每针深约2寸。进针后快速扭转,频率200次/分钟,持续2分钟至3分钟,然后每5分钟扭转1次至10分钟。连续三次后扎针,每天1次,15次为一个疗程。
3.疗效
根据临床研究中各项指标的观察,此法不仅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能降低循环内皮细胞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降低血小板聚集,表明此法对机体具有选择性调节作用[11]。经40例患者观察,患者上、下肌肉的肌力在开始针刺35分钟后明显增强(P < 0.01)[12]。从100例中,总有效率为98.6% ~ 100% [13,17]。
(4)眼针疗法
1.选穴法
要点:上焦、下焦。
2.处理
主要穴位都选在患侧为主,可根据情况搭配健侧。先用眼贴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范围内轻轻按压穴位区,以出现酸、麻、肿、重或发热、寒冷、舒适的地方为刺激点。针刺时,左手手指按压眼球,收紧眼眶皮肤,右手持32 # 5 mm针,轻轻刺入,在经络区边界内沿皮肤直刺或横刺,无需手法。根据症状,按穴位沿眼周分布的顺序进针,否则就是腹泻,留针5分钟到15分钟,每天1次。
3.疗效
此法仅限于意识清醒,肌肉四肢无变形,肌力0 ~ 3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 *治疗453例,总有效率约为97%(治愈率为23.1%) [14,15]。
(5)火针
1.选穴法
要点:百会、赤泽、卫中。
2.处理
火针刺百会,浮络刺赤泽、卫中出血。针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1天进行第二个疗程。同时将降纤酶5U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天,***3天。
3.疗效
* * *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治愈36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9%[18]。
(6)穴位注射
1.选穴法
要点:百会。
2.处理
药液:无菌注射用水。
选择合适的百会穴,严格消毒,然后进行穴位注射。每次注射注射用水2ml,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约1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同时静脉注射脉通500ml加川芎嗪160 mg ~ 200 mg,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3.疗效
* * *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基本治愈42例,明显好转9例,好转24例,无变化9例。有效率为89.3%[19]。
(7)其他措施
1.急性期的一般处理和脑出血大致相同。要特别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降低体温可以减少实验性脑梗死的体积,所以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2.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者,可给予脑血管扩张剂及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注射丹参注射液等活血化瘀中药。
3.尽快开始功能锻炼。从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乃至各种功能锻炼。
古代案例/专家案例精选介绍
李XX,女,55岁,四川省金堂县九龙公社人,农民。7月8日首诊,1972。
主诉:突然摔倒,长时间不省人事。
病史:患者身体富态,有多年头晕高血压史,近年有时手指麻木。看病那天早上不小心摔倒在地,左肢无情无用,口鼻歪斜,语言不利。7月8日晚入住针灸科治疗。
检查:面色微红,气促,舌红,苔薄白,脉滑,血压21.3/13.3 kPa(160/100 mmHg)。
诊断:中风(脑血栓),阳闭型。
治疗原则:开合开窍,平肝熄风,通络活络。
取穴:分四组:(1)水沟、十二井、凤龙、太冲头涌泉、合谷头老宫;(2)肩骨骺、曲池、外关、足三里、基底颊车、厉安全、颧骨骨骺、合谷、风府;(3)阳陵泉、昆仑、内庭、环跳、头寺白、桐梓砖、承气、哑门;(4)手三里、丰隆、合谷、同里、解溪、绝谷,对应夹脊穴和石丰。
治疗:采用针刺疗法。如遇突然发作,服用群(1)方子,开窍熄风,缓解意识不清的焦虑。患者清醒后遗留肢体瘫痪、口眼歪斜等经络疾病,其余三组方药均用。每天1次,每次1组,轮换使用。双侧取穴能补益止泻。7 ~ 10次为1疗程,休息3 ~ 5天,再继续治疗。
治疗中结合了按摩和功能锻炼。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血压正常,失去了拐杖,可以自己行走,基本可以自理。
(杨杰斌医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