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
之前咨询过医生,酒精挥发可以带走热量是真的。但不挥发部分会进入人体皮肤,可能导致急性酒精中毒、严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皮肤更薄更嫩,当孩子处于发烧状态时,新陈代谢更旺盛,毛细血管和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状态。用高浓度酒精大面积湿敷皮肤后,可通过孩子的皮肤吸收到血液中,容易造成伤害。
?当孩子发烧时,以下四种退烧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1,捂汗
小时候,只要一发烧,老人就会出主意,“盖着就好,出出汗。”其实这是经不起推敲的。抱着会导致散热,但容易使体温升高。
即使出汗,发汗退烧的效果也只是暂时的。孩子大量流汗,可能会造成脱水,甚至引发热症。
2、打退烧针
常用的退热针有柴胡注射液和注射用赖氨匹林。但几年前,这两人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点名”。有的孩子注射赖氨酸阿司匹林后出现抽搐、呕吐、昏迷等副作用,不要冒险。
而且早在2018,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3个月以下儿童禁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6以下儿童慎用。柴胡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等副作用。
3.药物灌肠
“快速退烧,无外伤无痛苦!”一些无良小诊所会推荐药物灌肠。在灌肠的过程中,药物剂量控制不好,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肝肾。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4、捏/刮
宝宝皮肤娇嫩,这样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而且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家长来说,贸然进行所谓的“掐”,只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孩子发烧如何正确降温?
科学的退烧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这三招:
1,科学护理
38.5℃(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38℃)是儿童喝退烧药的参考值。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即使体温达到38.5℃,也不必服药。
可以让孩子多喝水,通过出汗和自然排尿带走身体的热量。还可以提高室内温度,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身体散热。
2、口服退烧药
如果温度达到38.5℃,感觉没有精神,就要喝退烧药了。(3个月以下宝宝发烧,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儿童口服的退烧药有两种:泰诺(对乙酰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
3个月以上的宝宝推荐使用泰诺;6个月以上,美林/泰诺,随便选一个。但是一定要记住,不建议退烧药混用,不要大量食用。
首先注意用量,建议遵医嘱或说明书使用;其次,要注意用药的间隔时间。同一种退烧药应间隔4-6小时使用,每天不超过4次。?
3.解热栓
如果孩子对口服退烧药不耐受,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栓。
常见的栓剂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和儿童用布洛芬栓。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制剂和肛栓都应避免。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手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选择正确的退烧方式,不要随意用不科学的方式操作自己,嗯?对自己和孩子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