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自汗盗汗的药方!两种药物可以治疗心气不稳和阴虚内热引起的出汗。
众所周知,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你知道出汗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吗?
什么是自汗?中医认为,如果你是一个白天经常出汗,稍微活动就出汗的人,这种现象叫自汗。
多为脾肺气虚所致,主要症状为气短乏力,身体嗜睡,精神差,抵抗力弱,畏寒。
再说盗汗,“偷”就是偷。在古代,医生利用盗贼在夜间秘密活动。当人们睡着或即将入睡时,汗水像小偷一样偷偷渗出的现象被称为盗汗。
盗汗多为阴虚内热所致,症状多为手脚干燥、口干咽燥、失眠等。所以,无论自汗还是盗汗,都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说明身体有问题。
我给你讲一个《滇南本草》记载的小方子,只有丹参和玉竹两味药组成。
先说丹参。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是所有带“神”字的药物中“活血调经”的佳品。
张秉诚在《本草笔记》中说:“丹参有四物同功。能祛瘀生新,善治风散结,性平和带血,专分营盘。
丹参善于养心,可以祛除体内的瘀血、停滞,从而达到气血通畅、推陈出新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丹参补虚,效果显著。当然,这还不够。我们需要为它找一个伴侣——玉竹。
玉竹是一种很受中医欢迎的一味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玉竹可治体虚、寒热,可代替不冷不热的肾气,大有作为。
玉竹属肺胃经,为补虚强药,润燥降质,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主要用于治疗发热伤阴,虚热干咳,口渴,头晕,肌肉抽筋等症。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以上两种药物合用,可以滋养肺阴,正常关闭皮肤毛孔,从而防止出汗。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通过按摩两个穴位来停止出汗的方法。
第一个是合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这个合谷穴怎么找?握住病人的手,最高点是合谷。合谷穴是一个非常大的穴位。
按压合谷穴止汗效果非常明显。合谷经中气足,一般你用拇指和指尖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早上3次,晚上3次。按更多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或者用木制或牛角按摩棒按摩效果也不错。
第二个是双滑点,在内踝后面,内踝尖与足跟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手指放在小腿外侧,拇指放在拇指所在的太溪穴上方2寸处。
伏六穴是肾经的母穴,所以伏六穴有补肾益气、补肾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平时可以用拇指和腹部自下而上按压穴位1 ~ 3分钟,可以缓解腹泻、盗汗、四肢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注: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