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脉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曲麦别名7来源8原植物形态9产地10采收及初加工16热带性味65438 +02瞿麦的功效与主治13使用禁忌14瞿麦的化学成分15瞿麦的药典标准15+0加工15.6.2鉴别,检查15.6.3性味归经15.6.4功能主治15.6.5用法用量15.6.6注意15.6.7贮存15.7来源15.7。附:1处方使用中药点脉2中成药使用中药点脉3点脉1拼音qú mài在古籍中。

2英文参考瞿麦[朗道汉英词典]

石竹[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瞿麦,草本瞿麦,草本

丁香粉色草药[湘雅医学词典]

丁香粉色草药[湘雅医学词典]

流苏粉【湘雅医学词典】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丁香粉草[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曲迈概述

点脉是中药的名称,发表在《神农本草经》【1】。为石竹科香石竹或中国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瞿麦(La)(中药术语(2004))

5英文名丁香粉草药(中药术语(2004))

6.曲麦的别名是野麦、十香花、结节草。

野麦,绒花剪,虎杖草[1]。

7.石竹科的瞿麦或中国瞿麦是瞿麦的来源[2]。

石竹科石竹或石竹为带花全草[1]。

8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 ~ 60 cm。茎丛生,直立,上部分叉,节膨大。叶对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顶部渐尖,基部短鞘状,全叶绿色。花单生或数个集成的聚伞花序,小苞片4 ~ 6,宽卵形,先端锐尖或渐尖,约1/4的萼筒;花萼圆柱形,纤细,5裂的先端;花瓣粉紫色,先端深深细裂成细丝,喉部有须;雄蕊10;子房1室,风格2。蒴果长圆柱形,4齿,有宿萼。种子扁而黑,边缘有比种子宽的翅。花期6-9月,结果期7-65438+10月。

出生在山坡上和森林下。

9.石竹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江苏[1]。

石竹分布在全国各地,主产于河北、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

10采收及初加工,夏秋采收,去杂烘干。

11曲麦性味苦寒;入心、肾、小肠、膀胱经[1]。

12点脉的功效与主治点脉具有利水通淋、化瘀调经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淋证、小便不通、淋痛、调经。

石竹具有清热利湿、破血通经的功效[1];

曲脉用于治疗尿赤涩、尿路结石、血淋、水肿、闭经、目赤、痈肿:4.5 ~ 9g [1]。

点脉汤与水浸疮毒[1]。

13使用禁忌症的孕妇应避免服用曲麦[1]。

14石竹石竹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异荭草素、A~D(石竹皂苷,其中一种为gypsogenin。

石竹鲜草中含有皂甙、少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类物质[1]。

香石竹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苯乙醇、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水杨酸甲酯等。[1].

瞿麦含有皂苷[1]。

石竹的药理作用

口服曲脉穗汤对家兔有利尿作用,氯化物的排泄也增加,对肠道有兴奋作用[1]。

瞿麦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志贺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1]。

曲脉15药典标准15.1命名为曲脉。

曲迈

瞿麦

15.2来源本品为石竹科香石竹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和秋季切割,除去杂质,干燥。

15.3性状15.3.1瞿麦茎圆柱形,上部有分枝,长30 ~ 60 cm。表面淡绿或黄绿色,光滑无毛,关节明显,稍肿,横切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的叶片呈条状至条状披针形。枝有花有果,花萼管状,长2.7 ~ 3.7厘米;苞片4 ~ 6片,宽卵形,约为萼筒长度的1/4;花瓣褐紫或褐黄,卷曲,先端深裂成花丝。蒴果长圆柱形,与宿萼等长。种子小而多。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15.3.2香石竹萼筒长度为1.4 ~ 1.8厘米,苞片长度约为香石竹萼筒长度的1/2;花瓣先端浅具牙齿。

15.4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20min,过滤,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65438±0g石竹作为对照药材,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VIB),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5,438±0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正丁醇丙酮乙酸水(2: 2: 65,438+0: 65,438+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三氯化铝溶液,热风干燥,置于紫外灯下(330。供试品色谱中,在香石竹或香石竹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检查15.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附录IX H中第一种方法)。

15.5.2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附录IX K)。

15.6香石竹片15.6.1经处理除去杂质,洗净,微湿,切段,干燥。

本产品呈现不规则片段。茎圆柱形,表面淡绿或黄绿色,节明显,稍膨大。该截面是中空的。树叶是多么的破碎。花萼管状,苞片4-6。蒴果长圆柱形,与宿萼等长。种子小而多。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15.6.2相同药材的鉴别和检验。

15.6.3性味苦寒归经。归心与小肠经。

15.6.4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调经。用于热淋、血淋、淋证、小便不利、淋涩痛、经闭血瘀。

15.6.5用法用量9 ~ 15g。

15.6.6注意孕妇慎用。

15.6.7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15.7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