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买药等病的时代下一句话是什么?
晋代的葛洪写了一本医书叫《肘后备急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受其启发,发明了青蒿素。葛洪的书中有很多急救药方,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很容易找到的草药或成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很难理解葛洪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医疗挤兑后,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在葛洪的时代,由于交通和物流不发达,农村人很难去市场买药。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他们不能就近取药或者采取一些不需要药材,普通人也能操作的急救方法,那就只能等死了。一场疫情让我们面临和葛洪时代的人一样的困境。很多人连体温计、退烧药都买不到,中药店的药都被抢购一空。我拒绝开任何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第一,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用药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实践经验,随便给患者开药方是不负责任的。第二,我很担心乱开处方的风气会导致更多人囤积药品,让真正需要药品的患者买不到。这几天,我遇到最多的就是病人的药拿不到的问题。没有药可用,开什么方子都没意义。2020年初武汉的医疗挤兑现在正在全国各地上演,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刻。654.38+0.4亿人口,因为疫情和药品囤积,当地很多药店的药品都被一扫而空。2020年初,我被迫使用各种不需要医疗急救的方法来拯救家乡父老乡亲。当时很多病人家里连姜、葱、蒜之类的食材都没有,更别说药品了,我只好想办法让他们用吹风机和家用浴霸来治疗他们的疾病。今年,我要帮助更多的患者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再次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做生活的守门员,有时候是相当无力的。因为普通人的一般症状还是可以应对的,癌症晚期患者或者家里有一堆基础病的老人的各种复杂问题,没有药是解决不了的。这几天很多病人和家属都去不了医院,所以希望我能在网上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发出过预警,请慢性病患者提前储备好自己日常的抗癌药、降压药、降糖药。当时我说疫情高峰期,我怕快递小哥不够用。只是没想到疫情发展如此迅速,很多人只是犹豫了几天,我警告的一幕就在他们生活的城市变成了现实。我其实早前也发出过几次警告,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文章是过不了审核的。所以只能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没多少人看到。只有几个从2019结束就对我的预警比较敏感,知道我很多文章不能公开发表的熟人,及时做了一些准备。现在有些人很困难,维持生命的药物都断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没有药物的急救方法毕竟有限,只能希望购买药物的渠道尽快畅通。过多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医护人员和在殡仪馆工作的人对这种现象会有最直观的印象。奥米克隆的死亡率只有总人口的1/1000左右,会导致其他类型患者的死亡,但总体来说死亡率不会很高。公众可能感觉不到太多,因为身边的熟人不会死很多,但医护人员和殡仪馆工作人员还是会发现死亡人数明显比以前多了。未来一年将是最艰难的一年,疫情一波接一波来,老弱病残最危险。每一波疫情暂停时,一有机会就要准备足够的常用药物。因为长期和重症患者打交道,对这个弱势群体深有体会,现在也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照顾这类患者上。因为其他人感染后会觉得不舒服,但只要想办法退烧就不会死。这些患者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希望低危患者不要占用我的时间和精力。不管你跟我有多熟,如果你抓住了我在这个时候用来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时间和精力,我可能会把你从我的好友里删掉,等疫情结束后再恢复。也希望年轻人能多关心一下家里的老人。现在无论是城里的老人还是农村的老人,其实都生活在恐惧中,医疗挤兑导致他们特别没有安全感。父亲也七十多岁了,有冠心病和肺气肿,是高危人群。65438+2月65438+5月5日,他也感染了,有喉咙不适的症状。但他接种了疫苗(科兴灭活疫苗),打了加强针。感染后及时喝热水,补充蛋白质,用姜葱水泡脚,用电炉取暖。而且他慌乱中也没有服用板蓝根、连花清瘟胶囊之类的药物。所以他目前状态很好,声音不适半天基本恢复。现在他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了。现在我每天和他视频两三次,打个招呼,聊几句。婆婆现在还没有感染,但是我会每天联系她,了解她目前的身体状况。老人记性不好,有些事情要反复讲,和老人沟通要温柔耐心。如果年轻人不够关心,家里的老人往往会慌慌张张地滥用药物。这是很多老年人症状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年轻人应该告诉老年人不要滥用药物。在疫情高峰期,有的人无药可用,有的人容易因滥用药物而死亡。白大褂和药物是人生病时的救命稻草和安慰剂。许多老人必须吃药才能感到安全,甚至一些年轻人也是如此。这些人最后往往走极端,大量服药,没有担心肝肾负担,没有考虑诱发耐药菌感染等更严重的后患。如果没有办法想,可以不吃药。自限性疾病不吃药会好一点,但是多难受几天。不吃药比吃错药好多了。至少不吃药不会出现药源性死亡。很多死亡是无法阻止的,但也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医生有阻止死亡的欲望,但在这个时代,我们只能无能为力。蒋捷有句话:“少年听楼上雨声吟,红烛微明。风华正茂,舟中听雨,江面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卢,鬓有星辰。悲喜总是无情的,下一步之前,就要到天亮了。”哀愁无情,人有时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经过种种努力,台阶前的雨还是会“滴到天亮”,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虽然离“天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佛教徒有一句话,因为在世间尽力,所以在果中随缘。这个时代注定会留下很多遗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然后顺其自然!最近我所有的文章都开通了评论功能,供大家提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果病情较轻,请关注各种回复,不要加我微信单独联系我。注:题目中的“仍”是“任”的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