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黄芪?
黄芪又名棉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黄芪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肝、利尿、抗衰老、降血压等作用。但由于大量采挖,野生黄芪数量锐减。所以现在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了,种植面积很广。那么种植黄芪时如何管理呢?下面就用学校易搜来看看吧!
1,间苗定苗
播种后,幼苗盛开时,要尽快做好间苗工作,防止幼苗相互作用,剥夺营养和水分。苗期至少套种两次,第一次在6 cm高度,第二次在11 cm高度。注意幼苗的生长。定苗时,要做好缺苗补苗工作,补齐生长一致的壮苗。补栽苗木不宜在雨天进行,栽后应及时浇水。如果缺苗太多,你最好补种。
2、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长得很慢,通常幼苗出土后杂草长得更快。如果不及时管理,造成草荒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既能有效除草,又能提高土壤柔软度,堵塞土壤毛细血管,避免水分快速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一般一年要除草3次左右,视田间杂草生长情况而定。犁地时注意深度,不要太深,防止伤苗伤根。
3、适时追肥
黄芪的营养需求很大。除了在种植前施足基肥外,在黄芪生长的前两年每年至少追肥三次。保证黄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每次追肥可与中耕除草同时进行。但不宜在第一次中耕追肥,以免肥料伤苗。每次施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要注意施用越冬肥,提高植物抗寒能力。施肥后注意培土,避免冬季植物冻害。
4、合理浇水
黄芪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太高,苗期需水量较少。为了促进黄芪的生根,增强根系生长能力,提高产量,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必浇水。但如果含水量不好,那么滴灌就要适当,一次性浇水不要过量。在结果期,如果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要及时浇水。保证种子成熟,提高种子质量。当土壤水分过多时,要注意排水以降低湿度,防止黄芪根腐病影响生长。
黄芪的开花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营养。如果没有种子留下,我们可以去除芽和花,以促进根的发展。适当喷施抑芽剂可以控制花的生长,使营养向根部集中,提高黄芪的品质。今天到此为止。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一些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