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弦的治疗附方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黄芩(炒)9克、栀子(酒炒)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酒洗)3克、生地黄(酒炒)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情志变化(烦燥易怒,发狂、抑郁),黄疸。

中医浪子注:应用本方时,应去木通,特别是关木通不能用,因木通有一定的肾毒性,可改用通草。方中的药不必全备,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加减。本方也有中成药。 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

主治: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加减:呕逆加生姜、陈皮;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渴者去半夏,加花粉;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虚烦加竹叶、粳米;齿燥无津加石膏;痰多加栝蒌、贝母;腹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痛,加青皮、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本经头痛加川芎;发黄加茵陈。 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芍药18克; 生姜9克;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方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用法:水煎服。

方论: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痂查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