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田七简介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田七田七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本草纲目》记载的三七的别名。别名山漆、参三七、田七。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块根。主产云南、广西。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止血,散瘀,定痛。1.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血瘀腹痛,胃痛、胁痛,冠心病心绞痛。研末服,每次1.5~3g,每日二至三次。2.治跌打瘀肿疼痛,外伤出血。研末内服并外敷。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运用熟三七粉(三七打碎,用食油炸至棕黄色,研粉)能补血和血,用治失血、贫血。每次3~5g,每日二至三次。三七叶:功同三七而力弱。三七花:泡茶饮,有清热、平肝、降压作用。治头晕,目眩,耳鸣。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苷、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和绞股兰苷(Gypenoside)ⅩⅦ。还含田七氨酸、人参炔三醇、三七多糖A、槲皮素。药理作用三七提取液能增加动物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心肌耗氧量亦有所减少。三七皂苷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对狗有降压、利尿作用。三七总皂苷可抗心律失常;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三七总苷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保护脑肝组织,它是神经元钙通道阻滞剂。三七还可促进记忆,延缓衰老。三七总皂苷对机体血糖水平能起有益的调节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防治作用。同时,三七中的田七氨酸有止血作用。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中医大辞典》·田七田七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即《峨眉山药用植物》记载的峨参的别名。别名田七、土田七、金山田七。来源及产地伞形科植物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的根。主产四川。性味归经甘、辛、微苦,微温。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主治脾虚腹胀,四

详见百科词条:田七 [ 最后修订于2015/12/23 17:05:42 ***91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