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孔雀石是一种铜的表生矿物。因含铜量高,呈绿色或墨绿色,古称“石绿”。因其颜色及其独特的同心花纹,犹如孔雀美丽的尾羽,故名,因而格外珍贵。孔雀石之所以有如此美丽的名字,是因为它的颜色类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斑点。在中国古代,孔雀石被称为“绿”、“石绿”或“绿”。关于孔雀石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悲伤的传说:古时阳春石山周围的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一个叫温雅的年轻人上山干活,看见一只老鹰在追赶一只绿孔雀,孔雀被老鹰打伤,掉在了地上。

温雅赶走了老鹰,救出了孔雀,把它带回家用药物治疗,最后治好了孔雀。他把孔雀带到山里,让它飞起来。孔雀在空中盘旋了一周,对温雅喊了一声,然后向南飞去。温雅继续每天努力工作。

一天,天气很热,温雅中暑晕倒了。过了一会儿,温雅醒了,看到一个穿绿衣服的漂亮女孩给他喂药,他很感激。

女孩说:“我非常感谢你上次救了我的命。我今天是来举报的。”

温雅知道这个女孩是由一只孔雀变成的。他们悠闲地交谈着,坠入了爱河。姑娘走了,雅文恋恋不舍。卓雅文深夜在石碣河边遇见的女孩。那天晚上,孔雀姑娘按照约定来到河边,嫁给了温雅。

当孔雀姑娘偷尘与温雅结婚的消息被天帝知道后,天帝命令天帝把孔雀姑娘放在落基山下。

温雅没有带着孔雀姑娘回家,四处张望,非常痛苦。他挖了一座山让财主去开采,听到大石头里传来孔雀姑娘的声音。为了救女孩,他请矿工来开山炸石。终于,他看到了绿色的孔雀石,拿回去开炉冶炼了三天三夜,出了一个耀眼的铜块。

温雅把铜块磨成一面铜镜,用水清洗,然后照看它。突然,他发现孔雀女孩在对他微笑。温雅把铜镜放在床上,常常望着孔雀姑娘的笑脸,无限思念。

看到温雅和孔雀姑娘深深相爱,天帝授予他们结婚的权利,他们俩飞向了天堂。从那时起,许多美丽的孔雀石被埋在落基山下...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铜器文化,距今约4600 ~ 4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豫西南、湘北地区。

这里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站点群,有50多个站点。在这里发现了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文字的描绘符号和城市遗址,表明石家河文化进入了文明时代。

石家河文化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冶炼铜的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当时铜冶炼业的出现。

在公元前13世纪的商朝时期,已经有了孔雀石簪等手工艺品和孔雀石俑等随葬品。因其鲜艳的蓝绿色,成为古代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如河南安阳殷墟冶炼青铜的矿石中就发现了孔雀石,最大的重达18.8公斤..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郭贵族墓地遗址中也发现了两块孔雀石。还有大量的动物造型的玉饰,如玉狮、玉虎、玉豹、玉鹿、玉蜻蜓、玉鱼、玉龟等。在其他西周墓地中也发现了大量由孔雀石制成的珍珠和管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河北涿鹿墓葬中发现的遗物中,也有孔雀石和与孔雀石伴生的蓝铜矿。古人也将孔雀石视为珍贵的中药石药。《本草纲目》记载:

石绿诞生于铜坑,是铜的始祖。铜随着紫阳的气息而变绿,绿久了变成石头,称为石绿。

在中国古代,它还被用作颜料,又称“石绿”,由孔雀石制成,历经千年不褪色。西汉南越王墓中发现有孔雀石麦饭石、嵌玉铜框、嵌玉盖杯铜框、有明显铜沁的玉角杯。这些遗物有力地表明,在2200年前的西汉时期,阳春的孔雀石被南越王用作绘画的颜料,炼丹的药石,炼铜的原料,镶嵌的玉石。

广东阳春孔雀石的开采和炼铜始于东汉。矿区发现的汉代冶炼遗址长达数千米,遗留铜矿废渣1万余吨。

唐代孔雀石又称豹子石。已经发现,孔雀石是软的,容易雕刻。所以唐代孔雀石的制作工艺复杂。有的孔雀石器皿极其精细,平底,圆润整齐,弧度极其优美,壁极薄。看着这些精美的器皿,真的觉得唐朝的智慧是不可想象的。

如唐代孔雀石盒高5.2厘米,直径15.5厘米,腹径16.5厘米。盒直壁,玉底,子母口。可能是丝绸之路上运送的孔雀石。这种石头只在长安和洛阳的唐代遗址中发现。从形制和一起发现的其他器物推断,这种材料制成的器物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

同样还有直径7厘米,高3.3厘米的孔雀石粉盒。

到了唐代,据《无量寿经》记载,孔雀石曾是佛教七宝之一,有时还被制成信,内有佛骨舍利。如唐孔雀石舍利信,信为长方形蓝带斑孔雀石,盖为斗形,口为母。庄严而神圣。

信中的棺材是用金子做的,棺盖的四周镶有金线的彩色珠子。棺材前挡上方中央装饰着一颗较大的彩珠,从下方凿出一扇双门。门的上部呈弧形,门上有几排门钉,描绘朱砂。

玻璃瓶多面,长颈,盖为錾金,带花蒂。瓶子里有几个颜色不一的固体物,应该是舍利子。

铁灯为六面亭,一面开门,五面开窗,亭中有佛;亭子上方是带护栏的亭子,六面各立一尊佛,姿态清幽。亭子中间的灯柱是一个物质资源极大的人,引人注目,极其丰富。力士捧莲蓬头,花瓣分三层,花蕊作灯,飘逸奇妙;6足稍向外,下内收。整个造型庄重典雅,充满了极其浪漫的想象。

信中置金棺,棺中置金盖玻璃瓶,信侧置铁莲花灯。它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材料。

此外,孔雀石还被雕刻成了复明炉、锅等日常用具和乐器,代表了唐代长安、洛阳的奢华时尚。

比如这个唐孔雀石烟壶,高8.5厘米,直径4厘米,底径9.5厘米。它由孔雀石制成,孔雀石是当时极其珍贵的进口材料,用于点香。

唐代孔雀石冢,直径28厘米,高9.5厘米,直径1.2厘米,底径5厘米,前六孔,后两孔,演奏音质相同,是研究中国音乐历史的重要资料。

到了宋代,瓷器生产空前发展,工匠们发现,如果在青花上覆盖孔雀石绿,青花的颜色就会变成黑色,就有了磁州窑孔雀石绿和黑花的效果。

此时的孔雀石雕刻,如宋代孔雀石印章、学习用文具,高6.5cm,宽3.5cm,重153g。还有孔雀石原石摆件,高约30厘米,宽20厘米,厚约15厘米,重约15至20公斤。

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比如明代的孔雀石兽镇,11 cm高,雕刻的瑞兽非常凶猛有力。

还有阿明时代孔雀石鱼纹海水纹书房缸,高5.8厘米,直径9厘米。孔雀石颜色很漂亮,有四条鱼的图案,下面是海水的图案。

清朝慈禧太后用孔雀石、玛瑙、玉石制成的面部按摩器在面部穴位上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调节面部神经,从而达到祛斑美白的作用。

北京还珍藏着清廷喜爱的孔雀石山水盆景和工艺品。清代宫廷将孔雀石作为雅石书房的材料之一。如清代将孔雀石镶嵌在一座白玉雕刻人物故事山上,由天然孔雀石雕刻而成,通经山石人物故事图。山石叠翠,高台立侧,古木参天,苍松葱郁,房舍隐隐。右边,高士男孩带着钢琴去拜访朋友。

图中人物由和田玉白玉雕刻而成,与孔雀石的颜色相协调。雕刻精美自然。是典型的清代工艺风格。

再如清代孔雀石盘,高1.8厘米,长20.7厘米,宽15.4厘米。该盘由绿色孔雀石制成,浅并雕刻成荷叶形状。盘的内外都有凹雕纹和浅浮雕纹。这盘孔雀石包含美丽的绿色图案。在它下面,通过桃花心木雕刻的莲花枝是座位。明亮的浅碟搭配深色的木座,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还有一个清透的孔雀石鼻烟壶,高6.5厘米,直径1.6厘米,扁圆形,通体墨绿色相间,充分展现了孔雀石的天然纹理。顶部有嵌铜镀金的红珊瑚盖,底部连有龟勺,底部有椭圆形足。

孔雀石制成的鼻烟壶极为罕见。这款鼻烟壶颜色较深,盖扣用红珊瑚装饰,在常青树中带点红色,让整个鼻烟壶看起来很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