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贲门癌的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对于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或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或因各种原因未手术的患者,以中医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以上述四类辨证为基础。

(1)肝胃不和:肝胃不和辨证,胃气上冲,兼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治疗。处方:柴胡、姜黄、枳壳、旋覆花(炒)、赭石、半夏、玫瑰花、牡丹皮、白屈菜、三鲜炭、甘草。这个证就是患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脾胃被虐,使脾胃功能失常,胃气上冲,嗳气频繁,胃中嘈杂。方中用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覆花、赭石、半夏可降气、缓解不良反应、止呕;杭芍,甘草柔肝中和;焦三仙健脾消疾;白屈菜可以缓解疼痛。此外,还添加了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该型辨证的重点是其虚寒表现,如胃脘喜按暖,喜饮热饮,面色萎黄。白,肢冷,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治疗是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处方药有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高良姜、荜茇、梭梭、陈皮、甘草、黄芪、豆蔻等。这种脾虚型胃弱,饭量少,运化慢,所以痛苦不是很大。如果你温暖地按它,寒气就会消散,所以疼痛就会减轻。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不温。高良姜、荜茇用于温中散寒;正气有助于温阳,而玉竹和紫肉豆蔻可以暖胃止痛。另选一种温热抗癌中草药。

(3)瘀毒内阻型:该型辨证要点为明显疼痛、腹胀拒按、瘀毒、发热。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为解毒化瘀,清热养阴。处方为生蒲黄、五灵脂、蛇蜕、百合碱、仙鹤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陈木炭、玉竹、藕节等。、以及其他抗癌中草药。瘀血内阻,络伤日久,吐血便血,瘀血有形,故疼痛局限,不肯按;血瘀耗热伤胃阴,故口干冷饮,脉弦滑数。蛇蜕、蜂巢解毒祛瘀;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炭、陈年棕炭、仙鹤草止血生肌;玉竹、藕节滋养益胃阴。

(4)气血两虚:此型多为胃癌晚期,久病后恶病质、高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学来源不足,气血被动转化,故气血两虚,脾肾阳也久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且肿块明显,因气血大虚而不能发作,故只能补益气血,健脾补肾。药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当归、熟地黄、赤芍、阿胶滋阴补血;紫河车能补元气,补肾填精;陈皮、小麦和稻芽、砂仁、内金能健脾开胃,帮助消化,仙灵脾能补肾温阳。

基于辨证的临床治疗:

半夏、生姜、竹茹、威灵仙、旋覆花、赭石、藿香、佩兰等。被添加到呕吐物中。

口干用石斛、麦冬、天花粉、沙参等。

胃痛时加入元胡、香附、白屈菜、降香、五灵脂、川乌、荜茇、桑椹。

火麻仁、郁李仁、大黄、芒硝、瓜蒌、羊蹄、虎杖等。

便溏加儿茶、仙鹤草、石榴皮、苍术、扁豆、白术、山药、茯苓、罂粟壳等。

用于吐血便血、血炭、棕榈炭、柿叶、白芨、仙鹤草、大黄、鱿鱼骨粉等。或2g云南白药配4ml罗安血口服。

腹胀用枳壳、厚朴、莱菔子、槟榔炭、大腹皮、沉香等。

2.单、偏、方、方广为流传,但很少有被验证有效的。目前对胃癌可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单方为肿节风(草珊瑚)片,每次3 ~ 5片,每日3次;10%鸦胆子油乳:4 ~ 10 mg配500ml 10%葡萄糖溶液,每日静脉滴注一次,总剂量6 ~ 13 g .从喜树中提取合成的羟基喜树碱用于静脉滴注,对胃肠癌有一定疗效,但属于化疗药物范围。民间用葵花秆30 ~ 50g,单煎代茶饮,治疗胃癌。服用后出现腹泻,疗效有待验证。农村就地取材,简单又便宜。此外,还有胃癌患者用蛇毒、巴豆制剂、藤梨根治疗,疗效难以确定和评价。

5.胃癌常用抗癌中草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重楼、白英、龙葵、蛇莓、冬凌草、肿节风、喜树、过路黄、瑞香狼毒、蛇毒、石蒜、干蟾皮、土茯苓、土茯苓等。贲门癌的西医治疗

外科疗法

一、贲门癌的手术指征

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是公认的贲门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其组织学是腺癌或粘液腺癌,放疗几乎无效,化疗作用不大。贲门癌手术的适应症:

①经X线、细胞学和内镜检查确诊;

②超声、腹部CT或腹腔镜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肝脏、肾上腺、大网膜、腹膜和盆腔转移。

③一般病情中等以上,无重大心肺或其他器官并发症。

由于贲门的解剖特点,它与肝脏、脾脏、横结肠、胰尾、肾脏、肾上腺、小肠、膈肌、腹膜后等多个器官相邻。,且有丰富的淋巴引流,向上进入纵隔,沿大弯和小弯两个主道向下扩散,也可渗入胃壁,甚至到达整个胃。因此,普通胃肠造影无法显示上述全部过程,使用发泡剂双对比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利用腹部CT可以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但与食管的CT表现相比,贲门癌的阳性表现往往不能确定,如是否已侵犯胰腺,判断往往不正确。CT怀疑有胰尾浸润但无粘连,CT认为与胰腺无关,但开放性肿瘤与胰腺浸润相互粘连。CT有助于发现肝转移,但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不准确。总之,术前判断贲门癌的发展程度和估计其切除的可能性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临床上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为了不使患者失去治疗机会。腹部b超、CT和食管胃造影术的阳性发现应加以探讨,以切除病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除非证实有广泛的扩散和转移。

二、贲门癌的手术途径和方法

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过去采用标准开胸术,在左胸后外侧,穿过第7肋间床,然后在左膈顶部以食管为轴做放射状切口。这种入路对贲门区有很好的暴露,足以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和胃周围及胃左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如需扩大切除范围,行全胃切除或部分胰腺切除,切口可向前向下延伸至上腹壁,切断左肋软骨弓膈肌和腹壁肌肉,方便成为胸腹联合切口,充分暴露上腹部。

对心肺储备低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可采用不开胸的颈腹部两切口行胃部分切除术和食管胃吻合术。在病变可以通过剖腹手术切除后,食道探针通过胃底或腹部食道的开口被送至颈部。此时,颈部食道已经暴露。将食管结扎固定在待吻合部位下方的探头上,切掉上段食管,连续均匀拉动探头,将食管翻转自上而下拉出。游离胃用于切除部分胃,经大弯切成管状,经食管床提入颈部与食管吻合。这种手术的缺点是胃切除范围有限,可能导致胃外侧缘残癌。过去纵膈有炎症时,如淋巴结结核,发生粘连时,会使翻身和拔出困难,气管支气管膜不会被拔出或撕裂。后一种情况需要马上开胸修复。如果事先估计很难拔出,最好采用开胸的方法(图1)。

图1非开胸食管胃吻合术和食管胃吻合术。

A.食管内翻和胃部分切除术

B.经食管床颈食管胃吻合术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还有另一种手术方式,即胸骨正中切口与腹壁正中切口相结合。术中应注意防止双侧胸膜破裂,心包应游离于膈肌表面。膈肌要在中线切开,到达食管裂孔,心包的前提是暴露后纵隔。然后常规切除贲门癌和食管下段,将残胃上提至后纵隔与食管吻合。此切口暴露后纵隔受限,可使用食管胃吻合机械吻合器保证吻合质量。

常见的手术方法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小,沿小弯侵犯不超过其全长的1/3。具体操作如下:左侧外第7肋间床开胸,探查食管下段。然后,向左切开膈肌,以裂孔为轴探查腹部。当无肝脏、腹膜转移或广泛淋巴结转移时,沿大弯切断胃脾韧带内的大网膜、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切断左膈脚,完全暴露食管下段,清除该部位淋巴结(包括肺下韧带)。纱布垫打开胰体尾部,暴露左侧胃血管及其邻近淋巴结,仔细清扫淋巴结,结扎切断左侧胃血管,切断肝胃韧带,完全游离近端胃,在大弯侧切断胃管。如果有胃缝合机,可以节省手术时间。要求边距不是

图2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端端吻合术治疗贲门癌

A.胃和食管切除的范围(虚线之间);

B.将缝合好的胃管顺时针旋转90 °;

c .提起胃管与食管吻合;

d .内层完全吻合;

e .在吻合口周围包裹约2.5厘米长的胃浆肌层。

当肿瘤浸润超过胃小弯长度的一半时,需行全胃切除术,并应切断全部五组胃的血供。全胃切除术后,应缝合十二指肠末端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术。最简单的是端侧食管空肠吻合术,或Roux-Y食管空肠吻合术。作者认为前者操作更简单,空肠血供优于后者(图3)。

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胃肠重建。

A.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和空肠侧侧吻合;

B.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若肿瘤已侵犯胃脾韧带或胰尾,可在胃大部或全胃切除的同时进行脾切除和胰尾切除。注意适当缝合胰腺的切面,最好用大网膜覆盖,防止胰管瘘。

贲门癌手术治疗中胃切除术的范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主张全胃切除,也有作者主张全胃切除脾、胰尾、大网膜和区域淋巴结,以达到提高生存率的目的。还有一个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较,发现两者生存率没有差别。建议只有当肿瘤累及胃时才进行全胃切除术。其他作者发现,全胃切除术中预防性脾切除不利于肝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而对于无肝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切除脾生存率高。脾切除组术后感染率也高,复发和死亡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937例报告中,10例进行了全胃切除术。其中1年内死亡9例,1例未存活2年。胃大部切除联合脾、胰尾切除20例。术后死亡2例,存活5年以上2例(6年1例,8年1例)。作者同意一些人的观点,即根治性手术对贲门癌没有帮助,因为大多数贲门癌在治疗时已处于晚期,淋巴结转移已经存在。如果肿瘤仍然有限,则不必进行根治性手术。胃大部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局限于贲门部且小弯长度不超过1/3的病变较为合适的治疗策略。

三、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贲门癌的手术效果比食管癌差。我国三组手术切除率为73.7% ~ 82.1%,手术切除死亡率为1.7% ~ 2.4%。三组5年生存率为19.0% ~ 24.0%,10年生存率为8.6% ~ 14.3%。

影响贲门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是否浸润浆膜和切除的性质(根治性或姑息性)。由于前两个变量的组合,贲门癌的国际TNM分期也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第四,残胃癌和贲门癌

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囊癌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发病率为0.55% ~ 8.9%,其中16.4% ~ 58.5%发生于贲门,贲门残胃癌发病率为1.5% ~ 2.7%。

残胃癌的定义:

1.第一次胃大部切除术是为了治疗良性疾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2.从第一次胃部分切除术到发生癌症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年。一般认为多发生在毕氏ⅱ类手术后,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第一次胃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十二指肠液反流的刺激,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放疗和化疗

因为贲门癌的组织学是腺癌或粘液腺癌,放疗的敏感性比食管癌差,化疗的效果也很小。单纯的放射治疗很少见,常与手术治疗或化疗结合使用。术前放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切除率,对于淋巴结转移或浸润,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放化疗结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放射治疗的剂量和范围取决于病理条件;化疗以联合化疗为主,敏感药物有:氟尿嘧啶、表柔比星(表柔比星)、丝裂霉素、铂类。

预后:贲门癌手术效果比食管癌差。我国三组手术切除率为73.7% ~ 82.1%,手术切除死亡率为1.7% ~ 2.4%。三组5年生存率为19.0% ~ 24.0%,10年生存率为8.6% ~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