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在西北种植的药材有哪些?
黄芩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每亩施土杂肥2000-2500斤,细捣,撒在地里。深挖20-24cm,耙平,做90cm宽的平床,开排水沟。地面干燥时,应先往畦内灌水,待水渗出后,表土稍干松散时再播种。
2.繁育方法
(1)种子育种。春播在“春分”和“清明节”之间,夏播在“盛夏至日”和“立秋”之间。直播。在整个畦面上,按24cm的行距开1cm深的沟,把种子挡在细沙上,均匀地撒到沟里,盖上0.5cm的土,压平,稍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约10天出苗。每亩用种量1.5-2公斤。
(2)养亩移栽。“清明节”前后,按照12cm的行距,在整个畦沿上开一条深0.5cm的沟,种子拌上细沙放入沟内,覆土压平,并覆盖一层草或麦秸,保持表土湿润。每亩用种子2-3公斤左右。移栽:春播应在“立秋”前后移栽,夏播应在第二年发芽后移栽。全田按行距开12-15cm深的沟,以12cm株距栽苗,芽头朝上,离地15cm左右,使根系直立,覆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种植后浇水,保证成活。
3.田疃管理
(1)苗木管理。播种后,保持地面湿润,有利于出苗。幼苗出土后,除去覆盖的杂草,轻轻移动表土,保持地面疏松,底部湿润,有利于根系向下伸长。当幼苗长到4cm高时,浅锄一次,偶尔去掉过于密集的弱苗。育苗地按6cm间距留苗,按12cm间距定苗只播。栽完苗后锄草,干旱时浇水,雨季注意防洪,地里不要积水。
(2)移栽后的管理。成活后注意锄地松土,保持地面清洁。黄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如遇严重干旱或追肥,可适当浇水,一般不需要经常浇水。“长夏”后,每亩施杂土1.000斤,草木灰1.50斤。混合后,将它们施入行间的浅沟中。在用土覆盖和整平之后,杂草经常被除去以保持土地没有杂草。一般6月开花,9月也能开花。种子的成熟度是不一致的,随着成熟而下降。如果收获了种子,就要及时收割,储存起来备用。如果不需要采集种子,可以去除花芽,以利于根系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根据我区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观察。目前黄芩病虫害不多,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治。只有少数地块发现了叶枯病的发生。
叶枯病:病源是真菌中一种半未知的真菌。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刀尖或刀刃向内延伸。不规则的黑竭病斑自上而下迅速蔓延,造成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冬季对病残植物进行处理,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植物连根拔起,焚烧,消灭越冬病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 1: 12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2-3次即可治愈。
六、收获与加工
两年播种一般收获,也可以当年收获。在“初霜”前后,选择晴天采集种植,刨掉茎叶和泥土,晒干或晾晒。风干过程中,防止水受潮下雨,以免看到水变绿最后变黑,影响品质。干燥后,除去根和须,可入药。每3-4公斤鲜根可加工1公斤干货,一般每亩可收获200-300公斤干货。干货带粗条,质量扎实,内饰颜色偏黄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