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治肝胆湿热郁火的第一药
清肝胆湿热
本品味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入肝胆经,故为肝胆湿热郁火所致疾病的第一要药。对肝胆湿热引起的各种黄疸、阴肿痒、带下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凤尾草等药同用,治肝胆湿热熏蒸、胆汁外溢所致的阳黄,亦可与其他药同用,治阴黄。但龙胆草的苦味比寒性重,要注意,不要凉了它,抑制了冰。笔者在临床上喜欢用刘渡舟先生创制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炎及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各种阳黄。若热重于湿,则多加此药,常用剂量为10 ~ 15g。若其药性偏寒,则在方中加桂枝3 ~ 5g。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龙胆草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良好的利胆作用,本品所含的龙胆苦苷具有直接的保肝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黄疸的现代药效学机制,可供临床参考。
本品性重,易去下焦,清湿热作用强。所以是湿热下注引起的阴囊肿胀,甚至肿如瓜,亮如水晶,胀痛,小便赤热的必备之品。临床上常与栀子、木通、盛迪等药同用,如龙胆泻肝丸。《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阴囊痒挠不燥,可用本品与五味子、刘一女煎取汁,加樟脑粉浸泡外用。笔者曾治疗阴囊湿疹患者,内服中药疗效不佳者,经开方外敷治愈。对于妇科检查无滴虫和感染的阴道瘙痒,以本品为主药的龙胆泻肝汤也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已治疗39例,总有效率为93.75%。
湿热下注带下可引起女性带下,男女均可引起带下。本品善清下焦湿热,故亦为常用药。妇女带下者,可配苦参、蛇床子、黄柏、苍术等。添加仙鹤草和鸡冠花的效果更为理想。用于湿热淋证引起的尿频、尿痛,甚至血尿、尿潴留,本品可煎服,也可与滇麦、栀子、滑石、徐变配伍,提高疗效。
湿疹和湿疮是由湿热引起的,症状是皮肤难以忍受的瘙痒,甚至会爆发出黄水。因为本品是清利湿热的佳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常与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地肤子、徐长卿、赤芍、苦参、生地等配伍。曾经有一位老干部,由于紧张的工作和精神压力,患上了严重的下肢湿疹。经过北京很多皮肤科医生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经别人介绍,要求治疗。也就是说,用这个方子,重用了龙胆草、黄柏、石膏、水牛角,用了凉血药。经过1周的治疗,数月后皮疹消失,2月痊愈,已有数年未发。
泻肝胆实火
龙胆草性苦寒入肝胆经,为清肝胆实火之首药。如泻清丸、龙胆泻肝丸均以本品为主药。因此,如果肝胆火旺,应坚持使用本品。《本草纲目》中有“益肝胆之气”的说法,其中说:“火发于肝胆,泻之无益,所以秦艽益肝胆之气,正因为它能泻肝胆之邪热。”这个说法是对的。
肝火胁痛张景岳本草说:“龙胆草,为补厥阴少阳之药,能泻火。”肝胆实火逆肝胆经,致胁痛、胀紧,伴口苦、耳聋、耳鸣。常与栀子、黄芩、柴胡同用,如吉杰方艺龙胆泻肝汤。
肝火头痛是肝火沿经络冲向头部,出现头痛、头晕、目眩等症状。中老年人常伴有血压升高和便秘。此时可用本品泻肝火,可与栀子、大黄等同用,如丹溪心法当归龙回丸。摘要:刘渡舟先生曾创建了一个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的方剂,称为三草芍甘汤,该方剂由龙胆草、夏枯草、益母草、白芍、甘草组成,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作者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其降压效果与尼莫地平相当,降压时间长于尼莫地平,远优于其他中药降压药。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镇静作用,大剂量有降压作用。这两种作用也有利于其治疗肝火亢盛引起的头痛、头晕、血压升高。
肝火,目赤肝开于目,肝火发炎,顺着经络往上冲,容易引起目赤肿痛。本品能泻肝经,治疗肝胆火旺引起的目赤眼肿,故张称之为“治眼疾必备之药”。临床上可以单用汤剂洗眼,也可以配合清肝药菊花、栀子、夏枯草、青葙子、决明子内服。
肝火耳聋、肝火上涌引起的耳聋耳鸣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的听力损害很大,但中西医都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特别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突然,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耳聋。大剂量的龙胆草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能取得比西药和常规中药更好的效果。一位围绝经期耳聋患者,发病半个月内全聋,但其平肝潜阳的医学方法无效。由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用龙胆草30克,牡丹皮10克,菖蒲10克,苦参10克,栀子15克,大黄3克为65438。笔者借鉴张老的经验,治疗了近10人,效果不错。其中一位患者,右耳失聪,三个月前因为愤怒和焦虑,突然左耳失聪。他跟对面说话要大声喊才能听到一点,平时声音完全没有反应。经某三级甲等医院五官科确诊为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经高压氧、输液、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等3个月治疗无效,要求进一步治疗。辨证为肝火失调耳聋,配以龙胆草40g,菖蒲15g,全虫5g,蝉蜕10g,大黄5g,栀子12g,白芍20g,夏枯草30g,14剂。服用14剂量后,听力测试明显好转,能听到正常声音。服用3个月后,左耳听力恢复正常,失聪多年的右耳也能听到一点声音。
带状疱疹缠腰火丸,中医称为缠腰火丸,多因肝火发炎或湿热所致。龙胆草对这种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笔者的经验,发病初期疱疹红肿疼痛,常伴有便秘、尿黄赤、口苦等。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是大剂量清肝胆火之邪,用大剂量的秦艽、大黄、栀子、连翘,加上当归、赤芍、延胡索等。,让人心情舒畅几倍,但疼痛减轻,疱疹变轻。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往往一拖再拖,痛苦莫名其妙好几个月。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多,甚至还有几年还疼的。作者宣唐的老母亲在86岁时就患了这种病。她的疱疹又亮又红,疼痛难忍。她就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她用了20克龙胆草和65,438+00克大黄。经过三次导泻,疼痛减轻,皮疹减轻。外用,一个月后痊愈,无任何后遗症。
清肝生风
肝经积热,易化火为风。本品为肝胆泻火之品,对肝胆实热、惊风有效。如肝极热生风,症状为热性惊厥、手足抽搐。常与黄连、牛黄、钩藤、青黛、麝香等药同用,如《小儿证治厥》梁静丸。治小儿急性惊风,热盛惊风,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常与栀子、大黄、防风、当归、川芎、冰片同用,泻火清热,通腑定惊,如书中泻清丸。
龙胆草的用量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而定。3克左右的小剂量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健胃的作用。对于肝火亢盛的患者,可以用30-40g之多,尤其是肝火耳聋,腰火丸包裹的时候。如果有证据,那就是药,没必要苦寒噎着,伤胃。因本品苦寒伤胃,不能长期大量服用;脾虚、大便异常者慎用;阴虚津亏患者也要注意本品,避免苦寒津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