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扭伤或姿势不良,使胸椎小关节、横肋关节、肋关节失去平衡,以背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骨伤科“筋伤”范畴。

多数患者有急慢性损伤史,如突然背伸或抬起、举重、搬运、投掷用力过猛、身体扭曲不协调、长时间伏案工作等。临床表现为深背痛、重度或酸不适、咳嗽、用力、乏力、脊柱后伸或长时间伏案工作。部分病例可沿肋间神经放射,也可表现为胸肋不稳和游走性疼痛。压痛在胸椎棘突深处或棘突周围约1.5 ~ 3 cm,肩背部肌肉紧张挛缩。发病部位多在胸椎中间,可表现为单个胸椎或多个胸椎同时发病。胸椎x线检查未见异常。

制备技术

在患者俯卧时,操作者会对患者背部进行搓、揉、滚、分筋、分络、点穴等操作,约5~10分钟,使肩、背、腰软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还原操作

按压手法:患者仍取俯卧位,枕头放在胸前,使其放松。操作者用右手掌按压患部(如单个胸椎有病,用掌根按压患椎;如果有多个胸椎,用整个手掌均匀按压患部)。左手手掌叠在右手上。双手协调地向前、向下轻轻按压几次后,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向前、向下按压。此时可以听到或感觉到患部小关节发出的啪嗒声。这种手法适用于所有胸椎小关节紊乱。

旋转手法:以单胸椎左侧小关节紊乱为例。病人坐着,助手固定病人的右膝盖。操作者坐在患者身后,右手拇指按压患椎棘突左侧,其余四指放在患者背部右侧。他的左手通过患者的左腋下握在患者的后颈上,指导患者脊柱向前弯曲30 ~ 45度,主动向左最大限度。此时,操作者左手使患者脊柱继续左转5 ~ 15度,同时右手拇指将患椎棘突推向右侧,双手协调用力,以听到或感觉到此手法适用于中下段单一胸椎小关节紊乱。

向后伸展,提起顶部:病人双手十指交叉坐着。施术者站在患者身后,右膝屈曲,靠在患部。他的手在腋窝下握住病人的手腕并向上向后拉,同时向前推他的右膝。当他听到或感觉到喀嚓声时,操纵结束。此手法适用于中下段单个或多个胸椎小关节紊乱。

收尾手法及护理:基本与放松手法相同,辅以振动、拍打等手法。同时要求患者做几次扩胸和主动咳嗽,判断治疗效果。手法复位后症状会明显缓解,患处有轻度疼痛是正常的。考虑到小关节紊乱矫正后关节囊、滑膜受累、受压而产生的残余疼痛,1~3天自动消失。治疗后,患者必须纠正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进行扩胸、五点支撑等功能锻炼。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诊断要明确,手法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胸椎进行X线检查确诊;手法要轻柔,避免使用暴力造成医源性损伤;骨质疏松患者慎用或不用此技术,此类患者可通过扩胸等自主运动自行复位;对于患者来说,改变不良的体位习惯对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