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一种长在柳树上,有着茂盛的绿色树枝和红豆大小的果实?

《新本草》载:“乔木多如栎、榉树、柳、杨、枫等。它们是黄色的,像小枣一样大。然而,如果周国有桑葚,它的汁液非常粘稠,果核有小豆那么大。无阴阳之叶,如柳叶薄而厚;晚茎粗而短。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将槲寄生鲜叶乙醇提取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制成10%溶液,按1mL/kg静脉注射给犬和兔,3分钟可使其血压平均降低32%。腹腔注射5mL/kg,降压作用维持65438±0h以上。槲寄生银杏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短期降压成分为胆碱、乙酰胆碱和丙酰胆碱,永久性降压成分为槲寄生毒素肽。目前能改变脑啡肽含量的中药报道很少,槲寄生就是其中之一。其浓缩煎剂能使醋酸去氧皮质酮高血压大鼠各脑区的血压和脑啡肽含量恢复正常,说明槲寄生能双向调节DOCA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的异常变化。槲寄生的降压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延髓的血管舒缩中枢引起的,也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血管收缩中枢引起的。有人认为槲寄生银杏的水提取物具有胆碱样降压作用。

2.抗心律失常:槲寄生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明显差异。陈发房颤和室性早搏疗效最好。病因学方面,该药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达75%;对心肌炎后遗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疗效,有效率为71.4%。对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稍差,有效率为57.1%。随着疗程的延长,有效率也有所提高。

吴等采用玻璃电极技术和选择性膜通道阻滞剂,观察槲寄生黄酮苷对离体犬心脏紫癜细胞和豚鼠心室肌细胞快速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g/mL槲寄生加速了FAP复极过程,增加了△ERP/△APD比值,这与降低慢内向离子电流和增加时间依赖性钾离子电流有关。提示槲寄生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与其相对延长ERP消除有关。

3.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实验研究表明,槲寄生对整个动物和离体心脏,对正常和颤抖的心脏都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的作用。槲寄生主要通过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来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因此槲寄生更适用于伴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个体,作为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的药物很有价值。另据报道,槲寄生注射液能明显或非常明显地影响正常麻醉犬和急性心肌梗死犬的收缩期,其中射血前期缩短,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PEP/LVET比值降低最为明显,表明槲寄生能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

4.降低心肌耗氧量:槲寄生具有明显的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其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均有显著性意义(P

5.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槲寄生总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其活性物质释放,从而避免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体内外实验表明,槲寄生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也有5m抑制作用,静脉注射10.0mg/k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5分钟后显示出抗聚集作用,抑制率为57%,明显抑制作用持续0.5小时。朱为民等人观察了4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槲寄生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微循环流速由云雾状流变为直流,占64% ~ 86%。它能使微血管再通,增加血流量,去浓缩白细胞,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变临床“血瘀状态”,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槲寄生能抑制血小板TXA2的产生,而不影响血管壁EC的产生,因此能改善冠心病患者PGT2-TXA2平衡的丧失,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蔡伟敬等证明了槲寄生能抑制人血小板聚集和TXA2释放,并在体外研究了槲寄生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功能的影响,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证明不同浓度的槲寄生对内皮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6.抗肿瘤作用:槲寄生银杏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脂类和糖蛋白,具有直接的细胞抑制作用。体内外实验证明,槲寄生对恶性肿瘤有其他细胞抑制剂所不能的特殊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比环磷酰胺强数倍。Nichaus等人研究了槲寄生蛋白在预防肿瘤和刺激小鼠胸腺生成方面的作用。对亚毒性剂量iv或ip的200只小鼠的解剖检查显示,脾和胸腺细胞是有意义的增殖。槲寄生蛋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在肿瘤细胞迁移前进行预防性注射最为有效。从槲寄生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成分,它们在小剂量下就表现出抗癌活性。它们的抗肿瘤作用与其毒性无关,并且具有非常弱变性的蛋白质也具有抗癌作用。抗癌机制是干扰细胞的遗传信息,在DNA水平上表现出选择性抑制,对恶性HeLa细胞和良性羊膜细胞有特效。槲寄生对小鼠抗体形成和SRPC诱发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有辅助作用。这种植物汁液能刺激MPS,诱导炎症反应,可能是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机制。

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症广泛,不仅适用于癌前状态,也适用于预防术后复发。对乳腺癌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组365,438±09例,对照组253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各方面均有明显提高,5年后可与世界文献中的最好成绩相比,10年后仍高于平均水平。此外,还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可延长生命,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病程,即使是极严重的病例,也很少需要常规使用止痛药。此外,胃癌、肠癌和肺癌的术后生存率也有所提高。对ⅲ期卵巢癌、晚期直肠癌、结肠癌和膀胱癌有很好的疗效。槲寄生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槲寄生总生物碱不仅对动物原发移植性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肿瘤细胞转移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7.治疗肝炎:槲寄生对乙肝有一定疗效,有人用槲寄生治疗HBsAg阳性肝炎34例,10例转阴,其余24例HBsAg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槲寄生中含有的齐墩果酸可以消除肝脏的非特异性炎症和水肿,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扩张肝脏血管,增加肝脏血流量,使肝细胞修复毒性。因此,槲寄生也可以作为治疗肝炎的中药。另据报道,槲寄生具有细胞凝集活性和抗渗出作用,兴奋子宫,减少胆固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