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学名5英文名6地锦草别名7产地来源8植物形态9炮制10性味11功能主治65438+ 02化学成分13地锦草药理作用14备注15地锦草药典标准15.65444爬山虎15.3.2+05.4鉴别15.5检验15.5.1杂质15.5.2水分15.5.3总灰分15。15.6提取物的测定15.7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15.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5.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5.7.4测定方法15.8地锦草饮片15.8.1炮制15.8.2鉴别草药配方2使用中药地锦草。中成药3地锦草古籍1拼音dĉjǐn c m:o

2英文参考地锦草,地锦草[湘雅医学词典]

地锦草[湘雅医学词典]

狼奶【湘雅医学词典】

地锦草[湘雅医学词典]

地锦草[中医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地锦草概述

地锦草是中药名称,来源于《家有补珠神农本草》[1]。它是地锦草的干燥全草。或大戟科的斑大戟[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称地锦草(La)(中药术语(2004))

5英文名地锦草(中药术语(2004))

6地锦草别名:血遇愁,马利筋,粪脚草,错落有致[1]。

血见愁,红丝草,奶草,奶草。

7来源与产地地锦草全草。或者大戟科的斑大戟[1]。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1]。

8植物形态学一年生葡萄草本植物与白牛奶。茎纤细,近基部分枝,紫红色,无毛。叶对生,长方形,长4 ~ 10毫米,宽4 ~ 6毫米,先端钝,基部斜,边缘有细齿,绿色或淡红色,两侧无毛或疏生柔毛。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带红色,在先端4裂,裂片长江三角洲状;腺体4,横向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先端2裂。蒴果三角形球状,无毛。种子呈卵圆形,暗褐色,被白色蜡粉覆盖。花期7月至10,7月后果实逐渐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9夏秋采收,去杂晒干。

10味苦、辛、平[1]。

性平,味辛。

11具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的作用[1]。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黄疸、尿路感染、咯血、吐血、便血、血尿、子宫出血、痔疮出血、溢乳[1]。煎煮:9 ~ 15g(鲜30 ~ 60g) [1]。

2.治蛇咬伤、痈肿疔疮,煎服;外伤出血、研磨、涂抹;钩虫皮炎,捣碎或用汁液捣碎[1]。

12地锦草的化学成分含有槲皮素、没食子酸和外消旋肌醇[1]。叶子含有单宁。爬山虎全草中含有hopene [22(29)Hopene]、hopenol [Hop22(29)en3βOL]、Supinenolone) C.β谷甾醇等[1]。

含有单宁、没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糖苷和山奈酚糖苷。

13药理作用汤剂、酊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痢疾、大肠、变态、伤寒、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体外[1]。动物实验证明,酊剂能中和白喉毒素[1]。

注14斑大戟全草也入药。

15地锦草药典标准15.1称为地锦草。

地金草

地锦草

15.2来源本品为地锦草的干燥全草。或大戟科的斑大戟。夏秋季采收,去除杂质,晒干。

15.3性状15.3.1矮地锦常皱缩卷曲,根部细小。茎细,分叉,表面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稀疏白色细毛;易碎,易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红色短梗或很少梗;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方形,长5 ~ 10 mm,宽4 ~ 6mm;绿色或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长柔毛;先端钝,基部斜,边缘呈锯齿状或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小。胶囊呈三角形,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小,椭圆形,棕色。轻微的呼吸,微涩的味道。

15.3.2斑大戟叶上表面有红斑。蒴果疏生白色短柔毛。

15.4鉴别(1)本品粉末为绿色、棕色。叶表皮细胞外壁呈* * *。在叶肉组织中,细脉末端周围的细胞呈放射状排列。非腺毛有3 ~ 8个细胞,直径约65438±04 μm,多为断裂。

(2)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入80%甲醇50ml,加热回流65438±0h,冷却,过滤,蒸发滤液,加入60ml水和乙醚(1: 1)的混合溶液溶解残渣,静置分层,弃去乙醚溶液,水溶液用乙醚萃取两次。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醚萃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溶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溶液,蒸发乙醚溶液,残渣用乙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此外,向槲皮素对照品中加入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65438±00μl和对照品溶液2μl,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4.5: 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于65438±005℃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 1的杂质不得超过3%(附录ⅸ a)。

15.5.2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0%(附录ⅸ H第一法)。

15.5.3总灰分不得超过12.0%(附录ⅸ k)。

15.5.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0%(附录ⅸ k)。

15.6浸出物应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附录X A)项下用热浸法测定,以75%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8.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7的含量(附录VI D)。

15.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4%的甲醇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纳米。理论塔板数以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15.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8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

15.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5g(过3号筛),准确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准确加入80%甲醇50ml,称定,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次称定,用80%甲醇补足损失。准确加入7ml 25%盐酸溶液,置于85℃水浴中3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滤液。

15.7.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产品。

本品含槲皮素(C15H1007)以干燥品计不低于0.10%。

15.8地锦草饮片15.8.1处理去杂,用清水喷洒,微湿,切段,干燥。

15.8.2鉴别和检验(总水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同药材。

15.8.3性味、归经辛、平。归肝、大肠经。

15.8.4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用于痢疾、腹泻、咯血、血尿、便血、崩漏、疖痈、湿热黄疸。

15.8.5用法用量9 ~ 20g。外用适量。

15.8.6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15.9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