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患糖尿病时,您服用中药、西药或胰岛素吗?初诊患者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富贵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所致。以高血糖和糖尿病为特征。被称为第三大杀手。有人称之为甜蜜杀手。血液中的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如果不进入细胞,能量供应就会很差,细胞就会饥荒。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还有皮肤瘙痒、四肢酸痛、月经不调。而中年以上的患者往往食欲很好,比较胖,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只有在体检或接受其他疾病治疗时才能确诊。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皮肤溃疡、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将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6543.8+0.3亿多人,且人数还在急剧增加。中国有7000多万人口,还有那么多候选人等着上台。每天都有3000人加入糖尿病热线。
致病原因
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自身免疫反应、肥胖、感染和压力是常见原因。
1遗传因素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1糖尿病患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二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原因和染色体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1与病毒感染有关。2型的诱发因素包括暴饮暴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和压力。肥胖是最重要的诱因。
自身免疫因素主要与1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病毒或毒素可刺激遗传易感性人群的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素细胞抗体和淋巴细胞,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发病。
预防
在糖尿病的防治中,预防是关键,预防重于治疗。
1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二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多基因突变,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在遗传易感性和一些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生糖尿病。因此,如果有糖尿病的家庭使者,就要更加重视糖尿病的预防。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是导致二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刚刚脱贫,达到温饱水平的人,盲目追求精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早上不吃饭,中午凑合,晚上拼命吃,导致白天能量不足,晚上营养过剩。再加上活动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所以要预防糖尿病,就要改变这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做到粗细搭配,肉、蛋、奶、菜合理搭配,均衡饮食,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少吃,清淡。
精神压力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的精神压力会引起体内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引起糖尿病综合征,并导致原有糖尿病的加重。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有喜怒哀乐,不如意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好心情,情绪稳定。
4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损伤胰腺β细胞,导致糖尿病综合征,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积极治疗感冒和各种炎症。此外,科学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戒烟戒酒,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都非常重要。
临床表现
1的主要性能
多尿症: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患者的尿量增加。
多喝水:由于血浆高渗,大量排尿,患者口渴,多喝水。
多吃:由于糖的利用率低,血糖虽然高,但不容易运输到调节食欲的饱腹中枢细胞,所以产生饥饿感,比生病前吃得多。
减肥:由于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加,造成体重下降。
并发症和原因。
1血管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血管疾病非常广泛,无论大、中、小血管,毛细血管、静脉均可受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且发病早,发展快,逐渐加重。临床表现为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相关资料显示,1/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4的脑卒中患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因下肢坏死而截肢者都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所以心血管疾病危害极大。它经常会诱发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甚至死亡。
2肾脏病变:糖尿病患者肾小管硬化占25%-44%。可分为结节型、弥漫型、渗出型。临床分期可分为肾小球增生期、静默期、隐性期、大量蛋白尿期和尿毒症期。患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后。早期出现氮质血症,晚期出现氮质血症,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这是1型糖尿病半数死亡的主要原因。
3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伴有髁突反射减弱等异常体征或客观指标异常(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如果没有症状或异常体征,就是亚临床神经病。一般来说,弥漫性神经病,如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自主神经病等较为常见,往往发展缓慢。神经病变发生后,患者早期感觉异常,但有对称性下肢痛,疼痛,有时剧烈疼痛。自主神经受累后,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顽固性腹泻或便秘,胃痉挛,饭后反复呕吐。此外,还有尿潴留、尿失禁和阳痿。神经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甚至会产生不想活了的自杀念头。
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经常抱怨视力模糊。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改变。影响视力的白内障占47%,其中16.5%有严重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程为云状雪纹,发病早,进展快。
5其他病变:糖尿病患者足部一旦因血糖粘度高、血液循环不良而出现伤口,易被感染而难以愈合,造成足部坏疽、技能降低,称为“糖尿病足”。其特征是脚麻木、不敏感、发冷和疼痛。一旦发病,由于治疗复杂,难度大,将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可怕、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常见,可反复发生,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足癣、甲癣、体癣、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等皮肤真菌感染也很常见。
7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大部分发生在1型和2型重症阶段。凡能引起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者,均可引起酮症酸中毒。主要症状:起病突然,糖尿病原有症状加重,三多一少加重。病人感到虚弱无力,肌肉酸痛。病情加重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呼吸加快、口气中有烂苹果、头晕、头痛、烦躁、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严重者可能死于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和深度昏迷。主要原因:胰岛素缺乏,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又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高血糖脱水综合征。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一般发生在机体缺氧,体内乳酸增多,肾功能不健全,多余的乳酸无法排出体外,导致中毒。大多数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护理措施
1.保持营养平衡,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的负荷,维持理想体重,保证营养平衡。
1.饮食的分配:糖占总热量的50%-60%,每天200-300g/d;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0.8-2g/(kg·d);脂肪占总热量的25%-30%,0.6-1.0g/(kg·d)。按饮食习惯可分为早餐、中午和晚上,分别为1/3或1/5、2/5和2/5。
2.限制饮食中的糖、水果、巧克力、果汁、甜食和酒精;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全脂牛奶、蛋黄、鱼子等。烹饪应以植物油为主,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盐的用量每天不应超过6克。建议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萝卜、海带等。,且每日纤维素含量不少于40g,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土豆、山药、莲藕等。,都是禁止的;禁食含单一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腰果、核桃、生蔬菜、瓜子等。吃新鲜水果,如桃子、荔枝、杨梅、樱桃和菠萝。这些水果含有果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常吃苦瓜、南瓜、柚子、空心菜为宜。这些食物都含有胰岛素,不仅营养丰富,还能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引导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辅助措施,早已得到认可和推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调整体重,预防并发症,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1有利于控制血糖。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吸收葡萄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强受体结合后的效果,提高糖的利用率,故有降血糖的作用。二型糖尿病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是葡萄糖转运体(GLUT2)和转运体信息核糖核酸(GLUT2mRNA)的减少,而运动能增加葡萄糖转运体和转运体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这是运动疗法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主要原因。
改善脂质代谢可提高肌肉脂蛋白脂酶活性,促进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基础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
3调整体重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称为肥胖。运动可以消耗热量,饮食控制可以限制热量摄入,两者都可以减肥。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或单纯性肥胖者采用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相结合,比单纯的饮食疗法具有更好的减肥和控制血糖的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对于瘦弱的糖尿病患者,通过服药和运动疗法改善病情后,可以增加体重,增强体质。
4 .预防和治疗与糖尿病有关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例如,运动可以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展,因此可以预防和治疗影响生活的代谢综合征和四联症(躯干肥胖、IGT、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女性。糖尿病可加重骨质疏松,运动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防止骨质疏松加重。运动还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因此对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可以提高最大耗氧量,增加心脏功能指数和肺活量,增强体力,振奋精神,培养生活兴趣,消除焦虑,恢复心理平衡,改善精神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对糖尿病的防治十分有利。
2.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是运动疗法的绝对禁忌症:心功能和肝肾功能衰竭;新发心肌梗死和轻度活动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包括运动后室性早搏增多、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可控制的心房颤动或扑动;心脏室壁瘤或动脉瘤;高血压,如收缩压≥ 200mmhg,舒张压≥100 mmHg;近期血管栓塞;肺心病引起的严重通气障碍;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
3.运动方式理想的运动方式是一个人可以独自进行的,运动强度易于自己调节的全身性有氧运动。散步和慢跑是广泛适应的锻炼方法,但如果患者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足部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4.运动时间及注意事项1.1型糖尿病:运动初期,血糖应在5.6-13.8 mmol/L之间,如果血糖值小于5.6 mmol/L,应先进食。如果血糖值大于13.8 mmol/L,应该先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一般在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具体时间也要看运动强度。二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良好的患者,可以随时参加运动,不会引起高血糖和低血糖。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或口服降糖药,在运动疗法的过程中,要做好血糖、尿糖、尿酮体的自我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使运动疗法与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有机结合。3.1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在运动时应增加饮食,增加的饮食应以碳和水的化合物为主,以弥补能量消耗,避免体重下降。4.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适当饮水,无论血糖水平如何,尤其是在夏季或大量出汗时,以防脱水。5.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冬季不要在烈日下或寒风中运动,以免中暑、感冒或体温骤降。6.运动时应备少量糖果或饼干,以便低血糖时做应急食物。7.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佩戴胸牌(健康卡)。健康卡上要写明“本人有糖尿病”的字样,以及你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每日每餐胰岛素用量等。应该写准确。8.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时,应由家人陪同。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其副作用主要为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肝功能损害和血细胞减少。双胍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舌苦、有金属味、厌食、呕吐等,应在饭前服用。2胰岛素低血糖是剂量过大、吃得太少或不按时吃饭、活动量增加引起的。主要症状:出汗、心悸、心跳加快、头晕、颤抖、饥饿、双腿无力、紧张、焦虑、恐惧、面色苍白、怕冷、头痛、血压轻度升高、视力障碍、复视、听力下降、嗜睡、性格和行为突然改变、定向力丧失、口齿不清等。,最后昏迷。昏迷6小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所以,一发生反应,就喝糖水或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服糖水后十分钟不清醒,应立即送医院,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为了预防低血糖,应告知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反应和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