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蜀葵的栽培方法:
最佳繁殖时间:蜀葵通常播种繁殖,但也可分株或扦插。南方秋播比较好,北方春播比较好。
最佳生长土壤:蜀葵在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蜀葵生长温度25~30,开花最适温度26~28,月平均温度低于17,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4,生长不良。
生长最佳光照:蜀葵喜全日照,耐半阴,但忌涝。
种植蜀葵的注意事项:
施肥:蜀葵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施肥、除草、松土,使植株健康生长。叶腋形成花芽后,应追施磷钾肥,剪去少量基叶。
浇水要点:蜀葵对水有一定的要求。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浇水过多。
修剪点:
为了使蜀葵植株低矮,防止倒伏,6月可将蜀葵根部在植株周围剪成球果,每2~3周一次,然后立即浇水。
果实成熟后,应立即采收,以防种子散落。花期过后,可将植株的地上部分剪掉,当新芽萌发时,可形成丛生植株。黄蜀葵容易衰老,栽培2-3年后需要更换。
繁殖要点:蜀葵可在春季或秋季播种繁殖。南方以秋播最好,北方以春播为主。播种后灌水,待真叶长到3-4片时移栽幼苗。一般是6月165438+10月种的苗。
为了保留一些优良的重瓣品种,蜀葵还可以通过扦插或分株繁殖。10月初以上扦插,从根部取芽,切成8厘米长的插条,插入沙床,搭棚遮荫,2~3周生根。分枝一般在秋季花凉的时候进行,从根部抽出的带根的枝条分开后可以单独种植。
害虫控制:
环纹病:叶片上出现直径为3-10mm的近圆形斑点,呈褐色,略呈环状,边缘较暗,有小黑点。发病初期喷洒50{BF}多菌灵600-1000次。
胶孢炭疽菌:叶片上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直径2-6mm,褐色,边缘黑褐色,叶片上有小黑点。后期病变常破裂、穿刺。注意防喷。
灰斑病:叶片上产生直径为1-5mm的圆形或多边形斑点,呈灰褐色。主导中心为灰色,边缘为棕色。
蜀葵锈病:病株叶片变黄或枯死,叶背有褐色粉状长袍。春夏季要对植株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
蚜虫:危害蜀葵的蚜虫有棉蚜和桃蚜。要及时预防和处理嫩枝叶的吸吮。
* * *虱子:幼虫聚集在叶子背面吸汁,使叶子变黄枯萎,要注意杀灭。
一种盆栽蜀葵的方法
种植后及时浇水,开花前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一般植物四年更新一次。
蜀葵的栽培管理比较简单。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应移栽一次,并加大株间距。移栽后及时浇水。开花前应配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磷钾肥
另外,蜀葵容易杂交,不同品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品种的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