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要注意什么

中药煎药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疗效。煎中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浸泡。煎煮前应将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加热煎煮,不可直接用开水煎煮,否则药物中的蛋白质很快会凝固,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煎煮。至于要加多少水,要看用量。一般水面比药多一点,这样每次用量的汤剂在200 ml左右,小儿用量少,而对于温病患者,汤剂要多一些。

煎煮时注意火候。沸前用猛火,沸后用小火。同时注意盖好汤药,防止挥发性成分逸出。中药的药性不同,煎药的时间也不同。比如解表药,如果不能长期煎服,一般需要15分钟后煎煮;味浓的滋补强壮剂,宜久煎,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约1小时,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另外,有些有毒的药物,长期用文火煎制后,可以减轻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时间也略长。药煎好后,要趁热滤出汁液。一般每剂药只煎两次。

还有,要记住,石甲壳类等中药需要先炒,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甲、鳖甲等。,而且要先炒半个小时左右。但其他芳香类药物,如薄荷、藿香、钩藤等,宜后服。赤石脂、青黛等易焦糊、不易过滤的药物,可用纱布包裹或装入纱布袋中,再放入锅中煎煮。凡贵、量少、易挥发的药物,如珍珠、三七等,都不用煎煮,只需将药物研成细粉,然后与煎煮的药液同服,而人参、鹿茸则加热煎煮,以减少损失。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麦芽糖)溶解后粘度大,有泡沫,会在底部焦化,影响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所以这些药物也要溶解在熬制的药液中。活性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比如肉桂粉,最好做成片剂,放在有盖的容器里用开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