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幽寺散文

清幽寺位于河北省歙县汤旺角文庄村后面的一片原始柏林中。我村和文庄村是邻村,清幽寺在外面很有名,但我没去过。原因有二:一是邻村,相距不到3公里,以为总会有时间去;第二,我十几岁的时候出国读书,然后工作。为了谋生30多年,我哪里有时间去?

去年深秋,我回老家闲着无聊,突然想到去一个幽静的寺庙看看。

一、凤阳桥

从我村到文庄村,需要经过一座古桥,叫凤阳桥,也叫南沟桥。该桥长18m,宽5m,高6m,单孔石拱结构。该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桥头的碑文上写着:“世间万物宜整洁不毁,人之行宜平坦不险...就是以聚石为桥,在唐朝和王角之间,西有秦晋,东有齐燕,修建凤阳桥,这也是精诚交流的重要途径。”当地民间有句话:南沟桥凤阳桥,针钩上翘。为什么凤阳桥上的酸枣针是上翘的?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当刘秀仓惶逃到凤阳桥时,突然被桥上的酸枣树的针扎在衬衣里,无法脱身。关键时刻,刘秀叹了口气,“啧啧,啧啧,怎么就不能翘起来呢?”就在这时,枣树的针叶像着了魔似的向上弯曲,刘秀抖抖衬衣,带着尘土骑走了。

小时候,我和我的朋友经常去桥上玩。桥面的青石路面被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打磨得锃亮。桥的两边有石栏杆,由柱子、栏杆和鼓组成。在桥的中央拱顶上有一个龙头石雕。我们经常坐在桥围栏上,观察这里的酸枣树的针叶是否和其他地方的不同。每次观察后,我们说针是向上的。

第二,曲径通幽

沿着文庄村后面蜿蜒的山路,深秋的群山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远远望去像是白纱,如白雪,在晨光中闪闪发光,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路边有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秋风微微摇曳,紫色的柿叶漫天飘落,落在地上厚厚的一层,在上面吱吱作响,就像走在紫色的地毯上;枝头猩红的柿子高高耸立,晨光下晶莹剔透,秋风中枝头摇摇欲坠,让人流口水;山腰上是梯田,种满了花椒树,花椒叶金黄,黄白相间的野菊花迎着霜花绽放,色彩斑斓艳丽;山顶上的黄栌树叶红红的,一簇簇黄栌和一簇簇火苗在秋风的吹拂下上下移动,像鲜红的童话在飞舞;喜鹊在枝头鸣叫,“喜鹊啼,贵宾到”。“我不是贵宾,我们是老乡。”我心想。野兔突然从草丛里跳出来,跳到露台边上,两只耳朵瞪着我;这只野鸡拍打着翅膀,飞到了山顶。

第三,向阳池和古柏树

山路尽头,一座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上写着“静庵”四个字。穿过牌楼,是一个约两亩大小的平台。平台北侧依崖根而建一大池,名为向阳池。水池上方有一个石洞。山中的水和泉水积聚后,通过这个洞注入池中。沿着向阳池西侧的山路爬上楼梯,俯瞰池底,清澈见底,天上的白云和山上的柏树倒映其中,五彩的鱼儿忽来忽去;轻轻地把一块小石头扔进水里,平静;天空上下,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凝视的房间仿佛有一个水池的洞口。

仰望东方,一棵参天古柏傲然独立,当地人说柏树粗壮:“三抱一屁股”,即三个成年人抱不到一起。直径约两米,树高约二十米。这棵树长满了灰色茂盛的叶子。这棵古柏属于侧柏,已被列为河北省古树名木。专家估计树龄约为1400年,生成于隋唐时期。据上一代说,1958大跃进时期,村里派了两个青壮年去砍这棵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锯片刚嵌进树干的时候,红色的血就流出来了,锯片推不动,拉不动。两人以为触犯了神明,大惊失色,拖着锯条仓惶逃回村里。为此,他们还得了一场大病。从此没有人敢碰那棵古柏,村民们都尊称它为“神柏”。时至今日,你仍能清晰地看到树根被锯断后,柏树自我修复所凸起的弧形痕迹。

向阳池、神柏和这个原始的柏林,在当地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一个农民有幸挖到了聚宝盆,回家考神。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政府那里,政府派了它的首领去乞求消息。农夫抱着盆逃到了这个地方,看到了贫瘠荒凉的大山,就把聚宝盆埋了。为了将来能找到它,他在埋葬的地方种了一棵小柏树。许多年后,农民们来到这里寻找罐子。原来光秃秃的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柏树,不清楚哪一棵栽在了聚宝盆上,最后空手而归。事情变了,星星也变了。原来的柏树苗已经长成“三抱一屁股”的参天大树,聚宝盆也变成了向阳池。

第四,安静的寺庙

顺手就是朝南的清幽寺。乍一看,如果像太行山区传统四合院的布局,我的心会平静下来,长久以来在心里的神秘和肃穆会瞬间吹到九霄云外。

环顾柏林茂密的森林,幽静的寺庙在柏树山的包裹和掩映下越来越安静。如果你从远处看,你不会发现这里有一座寺庙。真是:“古寺藏于山中,梵语闻于云间。”

寺门外有三合一影壁,中统书有一个巨大的“禅”字。东西两侧的对联上写着“山河清澈,天空壮丽。”

寺门口有三间露廊瓦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其中有两根丹柱,朱红色的殿门虚掩着。我敲了敲寺庙大门,不一会儿,大门缓缓打开,开门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中年尼姑。

“大师,很抱歉打扰您参观您的寺庙。”

“不客气,恩人。你可以尽情地参观。”

进入大殿,东西两室供奉着四大天王,守护着四面八方的安宁。庙门对面是一座神龛,宽约两米,高约三米。神龛正面供奉弥勒佛,背面供奉韦陀神。弥勒佛和韦陀神是佛教的两大护法,他们保护着博大精深的佛教。

东三间是主人的客厅,西三间无神。东西厢房外建有佛寺,一边是文殊菩萨殿,一边是观音寺。

正殿位于殿北,有回廊和赤柱,并有雕花建筑。爬上楼梯,殿前红柱上写着一副对联,“晨钟暮鼓唤醒世间名利,借佛号之声唤回红尘之梦者。”进入正殿,大殿中央供奉着三位药师:如来、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东边的壁画是三个药剂师去西方佛教王国的故事。东方三大圣贤表情各异,衣袂飘飘,很有唐代吴道子画风。

清幽寺的建立没有记载。最早的整修是在顺治五年(公元1645)。碑文:清幽寺出自其处,...只剩下一只残钟,铸造于郑德四年(公元1509)...它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不知道重建了多少次。“从这一点可以推断,这座寺庙在郑德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寺庙供奉三药师,佛教中用三药师祈福消灾、祛病、延年益寿。

据说清幽寺住着一位中年尼姑。她是外地来的,在寺里待了十几年了。她经常给拜祭的恩人看病,还从山上采集中药,免费送给生病的人。她乐善好施,爱好和平,深受当地村民喜爱。突然觉得尼姑师父就是三大药师的化身,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恩人,已经过了中午了,请和我一起吃饭吧!”老师的提醒打断了我的沉思。

“我带来了米饭。听说寺里的泉水不错。给我把锅灌满!”我忙着回答。

寺西半山崖根有一口古井。井水一年四季干溢,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有治疗作用。

我告别了修女,独自走向柏林深处,躺在一块青石板上,闭上眼睛沉思。

在这静谧的柏林,呼吸着柏树的清新气息,蓝天之上白云翻滚,听着不知名的鸟儿歌唱,享受着“蝉在林中静,Tonamiyama更幽”的静谧之美,感觉自己的精神已经超脱于凡间。在这里,我什么都能想到,什么都想不到;在这里,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一种平静,一种与外界的超脱。

月亮浅浅地爬上山坡,明亮的银光落在树上,洒在树下。山雾弥漫,秋风萧瑟。月光、山雾和秋风构成了人间仙境。杜鹃啼叫,催我回家。突然我灵光一现,一首歪歪扭扭的诗出来了:

闲来无事,静中寻胜,松柏茂密,枫叶秋色。

清泉根绿,野菊花怨枝流。

虽然要登顶才能欣赏风景,但不一定非要去明州。

抛弃种种,留与走随你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