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砂锅煮中药?

首先,砂锅或瓦罐等器皿传热慢,导热均匀,受热温和,锅周围保温性强,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价格低廉。长时间文火煎制,锅内水分不易蒸发,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其次,有些中药,如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玄参、五倍子、地榆、白芍等,都含有鞣酸,有涩味,易溶于水。它本身就是一种药,有极好的收敛性,所以鞣酸常被用作“止泻药”或“止血药”。但鞣酸一旦与铁、铜、铝等化学活性较强的金属接触,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膜,即生成铁鞣酸、铜鞣酸等沉淀。这样一来,单宁酸就从水溶性成分变成了不再溶于水的成分,人体无法吸收。

此外,中药中往往含有生物碱。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往往是因为这些生物碱发挥着各种特殊的生理作用。比如麻黄素可以治疗支气管炎;萝芙木碱可以治疗高血压等等。这些不可缺少的生物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部分不溶于水。它们只有与单宁酸等有机酸反应成盐,才能被水溶解。如果用金属锅煎药,鞣酸损失过大,会影响生物碱的溶出,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最后,金属锅容易与中药中的其他化合物形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砂锅的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从而有效消除了金属锅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中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