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茎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紫苏梗别名5产地6性味与归经7功效与主治8紫苏梗用法与用量9紫苏梗的化学成分1654 38+0药理作用紫苏梗药典标准11.1产品名称11.2来源1654331.5.1水分11.5.2总灰分11.6含量测定11.6 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1638。11.6.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1.6.4测定方法11紫苏梗饮片11炮制65438+检查功能主治11.7.3、味与归经165438参考资料附件:1方剂使用中药紫苏梗2中成药使用中药紫苏梗3紫苏梗1拼音zǐ sū gěng在古籍中。

2英文参考紫苏梗[朗道汉英词典]

紫苏茎[湘雅医学词典]

苏梗[湘雅医学词典]

苏梗[中医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紫苏梗[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总结紫苏茎为中药名称,出版《本草盖》[1]。它是紫苏的干燥茎。[2].

4紫苏梗别名紫苏梗[1]。

紫苏茎是紫苏的干燥茎。唇形科的[2]。

紫苏。Var。Arguta (Benth。)或紫苏。Var。尖吻蝮蛇)唇形科的工藤[1]。

5产地紫苏茎主产于江苏、湖北【1】。

6.紫苏梗味辛温;入肺、脾、胃经【1】。

7功效与主治紫苏梗具有理气解郁、和胃安胎的功效,治胸闷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呕吐、呛咳恶心、胎动不安[1]。

8紫苏梗用法用量:煎服,4.5 ~ 9g [1]。

9紫苏梗的化学成分紫苏梗的成分与紫苏叶的成分相同[1]。

紫苏茎的药理作用10紫苏茎具有类似黄体酮的类黄体酮作用,也能诱导干扰素[1][1]。

11药典标准的紫苏梗11.1称为紫苏梗。

紫苏庚

紫苏?主茎

11.2来源本品为紫苏的干燥茎。唇形科的。秋季收获果实,去除杂质晾干,或在新鲜时切片晾干。

特征:11.3本品为方圆柱形,边缘圆整,长短不一,直径0.5 ~ 1.5厘米。表面紫褐色或深紫色,四面有纵沟和细纵线,节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它又轻又硬,并且有一个破裂的部分。切片厚2 ~ 5毫米,常呈斜长方形,木质黄白色,细射线,放射状,髓白,疏松或脱落。气息微香,味道清淡。

11.4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一种迷迭香酸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1毫升含0.2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2?分别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 3: 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365nm)检验。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荧光斑点。

11.5检查11.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附录ⅸ h第一法)。

11.5.2总灰分不得超过5.0%(附录ⅸ k)。

11.6含量测定应在暗处进行。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1.6.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0.1%甲醇甲酸溶液(38: 62)。检测波长为330纳米。根据迷迭香酸的峰,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3000。

11.6.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60%丙酮,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

11.6.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5g(过3号筛),准确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准确加入60%丙酮25ml,塞紧,称定,超声波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 Hz)30min,再次称定,使用。精确测量滤液以获得最终产品。

11.6.4测定方法准确吸收对照溶液10?l和试液5 ~ 2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量得到产品。

以干品计,本品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10%。

11.7紫苏梗饮片11.7.1炮制去杂,微泡,润透,切成厚片,烘干。

本品为方形厚片。表面紫褐色或深紫色,有的能看到对生枝痕和叶痕。断面木材黄白色,放射状纹理细密,髓白色,疏松或脱落。气息微香,味道清淡。

11.7.2相同药材的鉴别和检验。

11.7.3性味与辛温归经。入肺经、脾经。

11.7.4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安胎。用于胸膈胀满,胃脘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11.7.5用法用量5 ~ 10g。

11.7.6储存于干燥处。

11.8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