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穿香囊装中草药可以防病吗?
古代山西:在解州的端午节,男女头戴艾叶,被称为“除病”,幼童则在脖子上系上数百根绳子,据说是“为屈原系龙”。在西周的端午节期间,村庄会向龙王献祭,并在田野里悬挂纸。怀仁县的端午节也叫“祝门”。定襄县端午节,要求学生给老师送礼。六安府用小麦粉蒸饺,称为“白团子”,和粽子一起互相赠送。
端午节佩戴香包,不仅有辟邪驱邪的意思,还有正面点缀之风。香囊内装中草药或粗粉,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扎成一条绳,做成一串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抢眼。聚香聚精,避邪驱疫,老少皆宜。香囊中使用的中草药能散发出天然的香味,并具有避秽、祛湿化浊、理气杀虫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类药物气味芳香,是因为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包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和夏季湿疹,并有很好的防蚊驱蚊效果。
佩戴香囊抗疫的方法,中医称为“香佩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可以“未病先防”,即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控制疾病的发生。明代名医张景岳说:“祸从小处起,危从易处。能预知的就说治好了病,不能预知的就说治好了病。知命者,其愿微才矣”。
清代吴师机著名外治法专家在《李龙骈文》中指出:“外治法气血运行为补,非药可补。其中,药的味道一定很浓。香药能“引群药破结凝滞,直入病处,使其攻下化解,皆落于气血循环,而自己得病”,且“外治之理为内治之理,即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异则法也。“外治和内治只是给药方式和方法不同,治疗原理是一样的。内科药物通过口腔进入体内,并通过脏腑和经络分布于全身。外治“在外无特殊待遇”。两种处理方式有“殊途同归”的奇妙效果。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