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0 _读书随想_九济中医经典随想。
读《九济中医》有感(一):《九济中医学习笔记》中的“阴阳盛衰”
《九济中医学习笔记》中的阴阳盛衰,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升降、进退等运动变化。只有通过阴和的沉浮,一个事物内部才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里要注意两个概念:一个是阴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的;另一个是平衡。阴阳也是围绕着它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在动,而不是随便动。以前的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跷跷板。跷跷板两端的重量要基本相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动态平衡,跷跷板才能玩起来。跷跷板在玩的过程中是如何升降的?对于跷跷板的任何一边,引力势能处于不同的起伏中。如果两边一个叫阳,一个叫阴。在某些时候,阳可能处于最高的位置(阳本身的重力势能最大),而阴处于最低的位置(阴本身的重力势能最小)。过了这一瞬间,阳的位置开始从高位向低位移动,阳本身的引力势能从最大变为最小。而阴侧的位置开始从低位向高位移动,阴本身的引力势能从最小值变为最大值。这样就维持了阴阳的动态平衡,游戏就停不下来了。在人体气化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气化与形成之间,气机升降之间,存在着这种阴阳消长的生理平衡。当人体的这种生理动态平衡被打破,疾病就开始发生了。如果在这里进一步引申,既然知道了病因,那么治疗也应该从恢复体内的生理平衡开始。以跷跷板为例。双方不平衡,一方有偏见,游戏无法继续下去怎么办?第一:偏侧减肥;第二:较轻一侧增重;第三:可以改变支点;第四,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第五:等待其他方法。至于哪种方法最好,虽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总是以恢复平衡的时间最长、最有效、最省力为标准,治疗疾病和药物也是如此。
读《九济中医》有感(二):《九济中医学习笔记》“自学中医不难”
作者:如闲云
都说吃五谷杂粮的人不生病,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出生到死亡,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阶段,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疾病,只是不同的人患的病不同,比如感冒,腹泻,糖尿病,癌症这样的大病,还有人们常说的疑难杂症,各种疼痛,痘痘,高血压等等。
其实我觉得人应该关心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为什么会得这种病。知道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养生”;此外,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疾病。所谓“药三分毒”。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发病机制,看到发烧就给退热栓,看到咳嗽就给冰糖雪梨,看到高血压就给降压药。我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身体的“资本”越来越少,越来越差。
其实国内更多的人还是相信中医的,但说实话,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好中医难找”。正是因为我自己病得很重,在四处求医无果后,我开始自学中医。时至今日,学了十年了,差不多可以算自己健康了(当然也不能说自己强),所以感觉中医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开。
有想学中医的人问我学中医难吗?以前觉得挺难的。中医的难点在于辩证法。有六经、脏腑、八纲等辨证方法。,以及辅助的辩证方法有望闻问等。,这一切都得靠多年的临床经验,绝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学会和用的。而且,真的很难学。比如我开始学的《伤寒》,有症状,有用途,但是没有详细的机理,对于外行人来说不是一般的难,而且即使把条文背下来,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远比书上的复杂,所以更加混乱。
现在跟着九济中医界学术小组学习了一年多,终于觉得中医不难了,学习上想不犯方向性错误都难。
中医的朴素在于“天人合一”。根据“气一元论”的理论,气是万物之源,人存在于自然界,与万物一样,都是同源的。因为每个人出生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不同的人都继承了“气”的独特特征,也就是素食者的特征。就像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性,仙人掌喜欢温暖和阳光却怕水,荷花只能在水里生长。但是人的素食特性是不会变的,就像仙人掌不会变成莲花一样,但是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行的,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季节是不断变化的,人居住的空间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空间的“气”也是不断变化的。当人的“气”与空间的“气”不能对应时,人与空间相比的“渺小”就决定了人不能适应,于是就成了最初的病。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小毛病,但是随着保健和治疗不当,小毛病就会改变,“人气”会越来越弱,更加难以适应自然,所以病情会逐渐加重。
认识到这个根本,无论是学习医术治病救人,还是作为爱好者指导养生,中医都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知天气,看人不对应的地方,病因病机,症状都清楚了,用什么方法调理当然也就清楚了。
那你怎么知道天气?《九极中医》一书中介绍的“九柱”法,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医学院用过。但这种方法确实能把时空的特征一一呈现出来,包括天极,即气在时空中的状态,人极,即气在人体生理中的状态。同时,这个“气”除了配备五行之外,还使用了干支系统所详述的脏腑,所以如果你能熟练地掌握九极的内容,你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了解病因病机。
这种情况不仅在我们日常的病历分析练习中呈现,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前段时间,老人闪腰。我记得那是沈的一天。我听到消息后说“闪到右腰的可能性最大”,结果真的闪到了右腰。因为申英的肺是金的,而金气是从右边下来的,老人平淡的身体应该是金申的时空不足而闪现的。所以稍微调整一下,老人的腰就不疼了,“行气通气,活血化瘀”这种常见的思路根本用不上。而如果你能更好的学习,提前在饮食上帮助老人,那么你就可以确定老人的腰不会闪了。
所以《九济中医》不仅是中医临床的经典,也是养生不可或缺的。还有哪些医学书籍可以具体指导养生?“伤寒”是公认的临床必修科目,但伤寒并未提及如何养生;《黄帝内经》确实有涉及,但只是指出了大的原则,比较模糊,难以适用,也没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提出解决办法。其他医学书籍也找不到正确的养生方法。到处都是千人一面的“一刀切”,很难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理想状态。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点题外话。现在大家都在“养生”,但是按照媒体教的盲目吃这个吃那个真的很可怕。很多人盲目吃不好的东西。我见过一个肤色黝黑、肾脏明显水寒的人,他很迟钝。他天天吃黑木耳“滋肾”,却不知道黑木耳对肾阳的危害更大,腰弯得像黄土。很明显,一个中土大虚的老太太买的是鸡内金,却不知道鸡内金是金,耗土,只会导致消化不良。这些现实太可怕了。
不管你想学什么,一开始就要方向正确,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觉得九济中医学中医很实用。疾病就像万花筒。用眼睛看起来很乱,但是拆不了几个零件。掌握《九济中医》必然进入大医境界,因为它是唯一一个融天人合一的医学学术体系。
当然,任何学习都要努力。学习九吉中医,当然要从基础知识上形成“气一元论”的自然观,掌握阴阳五行的方法论,熟悉藏象的生理病理现象,能够从干、支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从一开始,你甚至可以为一些小问题泡脚,敷热水袋,煮出美味的粥和汤。当你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了怎么办了!
九济中医社区古阿古阿学术室将举办“基层诊所如何发展”、“经常生病怎么办?”》、《自学中医的捷径》等系列讲座,请关注社区群里的通知。
《九济中医》读后感(三):读后感。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人永远不会生病。身体有点小病的时候,即使是外人看来的小病,对自己来说也更难受,更想解决,但无奈的感觉更现实。看病看好医生是福,看不负责任的医生只能自认倒霉。如果了解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对自己和亲人都有好处。这本书不同于传统的中医书籍。在原有的中医基础上,它会带我们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一些我们从未想过的方面,也可以让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慢性病是可以自己慢慢治愈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从零开始,这本书看起来也毫不费力,通俗易懂,字里行间的逻辑性很强。每一章都包含很多知识点,很好。
九极中医读后感(四):遇见九极中医是我莫大的幸运!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在业余时间研究中医,但是没有头绪。自从有幸接触到九济中医系列,感觉之前掌握的养生理论大部分都是误区。这套书可以让一个零起步的爱好者,由浅入深,达到一个专业营养师和中医的水平。
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对该书的评价:是中医的一大成功,首开药食同源之先河。
希望有更多的粉丝和我一样的专业医生来研究九济中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粹。
关于九济中药的思考(五):九济中药值得拥有。
《九集中医》是一本中医基础书,相当于课本上的中医基础理论,但在很多方面与它不同。它以中国古人认为的世界起源——太极为出发点,应用天干地支和历法知识解读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进而通过天地四季的气团运动规律构建出一个九极的时空模型,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应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教科书上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相比,这一理论更容易理解、理解和应用,比一般的空谈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
对于藏象,利用干支关系追根溯源,对藏象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学习点对点的诊疗模式,进一步了解、运用和升华中医精准医疗的实战。
所以,它是一本值得一读、一读、一品的好书,它能让你迅速升华为实战。
阅读《九集中医》的思考(六):《九集中医》札记中的“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杨灿可以转化为阴。在一定条件下,你指的是什么条件?阴阳原理是极其多变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极寒生热,极热生冷...这个条件是“极端”的。
如何理解这个“极”?以水为例。水在零度以下由液态变为固态,零可称为阴阳转化过程中的“极”;当水的温度在100度以上时,沸腾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也可称为阴阳转化过程中的“极”。
同样的水,可以有多个“极”。这是什么意思?阴阳是相对的,“极”也是相对的。既然是相对的,就要设定一个前提,一个范围,一个对象,然后再讨论。前提不固定,就讨论阴阳,讨论阴阳转化的条件。我们能讨论一下结果吗?
九极中医有句话:“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就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一年到头,冬天去了春天的至日,夏天去了秋来。从春天到夏天,如果是质变(即前提先定),那么从立春到谷雨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还是以四季为例。如果以春天为研究对象,春天的节气和一年四季的交替是一样的,可以看作是质变。从立春到下雨可以看作是质变,从惊蛰到春分,春天每个节气的变化都可以看作是质变,每个节气的15天就是量变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涉及到阴阳,无论是对立、互根、盛衰还是转化,由于阴阳的相对性,前提都必须预设,在一定范围内看待。这个前提对象是一个整体,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才能讨论阴阳的所有运动表现特征。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们回到阴阳盛衰(量变和质变)的话题,那么阴和的盛衰就被看作是一个事物的内在变化过程。这种内在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极端”)后,什么程度(“极端”)?就是改变这个东西整体阴阳属性的时候(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气),这个时候就是阴阳转化。
读《九集中医》有感(七):学习《九集》有感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据说中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但在毕业后几年的临床经验中,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换句话说,目前中医和西医对这个病的治疗结果基本不查,吃中药也是维持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单纯的西药片剂也可以有效,而且吃起来很方便。那么我一直喜欢的中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很久都没看懂。长期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最后只能“听天由命”。严重的话就对症,严重的话就去医院。或者只是因为没有运气遇到“有经验的好医生”。
在学校听到的医疗不是病好像是个传说。现在基本上是病人来了就把把脉,然后开始根据经验开药。六七十克的药一大堆,加上其他的药,更别说补多少了。“辩证”对这堆药很有用,错了就是怪体质之类的理由。
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感觉“开中药”可能要十几年。直到我考了助理医师后问了当时教中医的老师,才有幸接触到九济中医。当时老师推荐我学了一个《伤寒论》和一个九极中医。初学者学习中医很容易。当时觉得《伤寒论》是用文言文写的,不好理解。先来了解一下九济中医。
刚拿到《九济中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和中医的基础理论基本一样,没有讲病理。这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有哪些天干地支看起来像天书而看不懂的?我只是把书放在一边一会儿,根本没看。
最近才重新拿起书,和九济群的同学们一起加入特训营,重新学习里面的知识,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无知。我们一定要多读《九济中医》这本书,反复读。我们读得越多,它就越微妙。发现应该这样处理。不是很多药物放在一起治疗症状和证候,而是分析每个患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找到病因。这是治疗的根本。往往几个简单的药物就能达到四两的效果。而且这种“辨证”并不是基于医生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分析,而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天干地支九柱事实的分析,这也对应了中医强调的“天人相应”的理论。
我通常乘汽车晕车。我以前在车上自己忍着。晕车的人一定也有同感。不过最近通过学习九吉微信官方账号的知识,我在上车前一个小时左右用温盐水冲了30克大枣,以防晕车。坐在车里真的很安全,一点都不恶心。通过这件事,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九济中医的信心。即使是“对症”治疗,也不是头痛医头,这种方法才是真正的中医。
你不需要有太多的理想。至少学好九济中医至少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面对一次普通的感冒,而不是直接去诊所开药输液。但是你可以在厨房里驱寒。最好的药房是厨房。这才是中医的真正精髓。
《九集中医》点评(八):能解释清楚的中医书,很少见。
本书从气的一元论入手,阐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从实战的角度提出了九极时空模型作为诊疗依据,从而达到点对点诊疗的目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有理有据的易医与药的结合。
藏象我没详细看过,但书中描述的脏腑顺序和现在的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明显不同。为什么?我猜这就是作者的深意吧。我看完再评论。
另外我觉得最后还有100的基层案例。细节我还没看到,但是以这样的实际案例结尾可以证明这本书很自信!
关于九济中药的思考(九):九济中药值得拥有
《九集中医》是一本中医基础书,相当于课本上的中医基础理论,但在很多方面与它不同。它以中国古人认为的世界起源——太极为出发点,应用天干地支和历法知识解读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进而通过天地四季的气团运动规律构建出一个九极的时空模型,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应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教科书上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相比,这一理论更容易理解、理解和应用,比一般的空谈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
对于藏象,利用干支关系追根溯源,对藏象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学习点对点的诊疗模式,进一步了解、运用和升华中医精准医疗的实战。
所以,它是一本值得一读、一读、一品的好书,它能让你迅速升华为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