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憋不住尿,有时候会不吃太多水或者粥。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无法控制尿液流出膀胱。
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和瘫痪(先天性畸形、创伤性病变、肿瘤和炎症性病变等。,从而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导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流性尿失禁”。
应激性尿失禁
当由于盆底肌肉、与膀胱功能有关的神经和膀胱尿道口括约肌的损伤而导致腹压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喷嚏)时,尿液无法控制地流出膀胱。例如,当女性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经常受伤时,盆底处的肌肉或局部神经经常受伤,以至于这些肌肉松弛,或者当神经损伤的传递路径出现问题时,这种尿失禁经常发生。绝经后,女性激素的减少也会使盆底的肌肉松弛,这种尿失禁也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虽然正常人在有排尿感的情况下仍能控制一段时间不能排尿,但患病的人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感,无法抵抗尿液很快流出的情况,这是由于膀胱肌肉过度紧张,尿道括约肌配合不当造成的。最常见的是中风患者,除了骶骨疾病、脊髓或神经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外,也常发现这种症状。如果找不出神经系统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就叫不稳定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脑神经疾病或放疗时,会伤及膀胱的神经,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
充盈性尿失禁
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即尿液从满的膀胱中漏出),最常见于老年人膀胱排尿梗阻或膀胱神经失控患者。
暂时性尿失禁
暂时性尿失禁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如膀胱感染。当感染得到控制时,尿失禁的症状就会消失。
女性更容易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女性。2001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女性93人,男性43人,占各自人群的总和。在了解所有被调查者的就医倾向时,只有20%的被调查者有就医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辅助器具治疗和手术治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只是在患者下腹部切开两个1cm的切口,从阴道插入合成吊带。该手术简单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