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从表及里辨证治疗?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如皮肤、肌肉、经络等。,都属于表里,五脏六腑都属于里。
外感邪气侵入体表,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治疗应以发汗或宣传为主。
根据外邪的性质和身体的强弱,表证往往分为表寒和表热。
表寒证:畏寒、轻度发热、无汗或少汗、舌红、口渴、脉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表热证:高热,微畏寒,舌红,脉浮。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肺部有皮毛覆盖,外邪侵入体表,容易同时侵袭肺部。因此,鼻塞、咳嗽等症状在外感疾病初期较为常见。治疗时注意宣肺;皮肤病(疮、肿、癣)虽也属表浅,但属于外科学范畴,中医称之为“表证”,应与表证相区别;在治疗原则上,表里兼治者,可先解表证后治里证,也可表里兼治。年老体弱或有表证者,在解表时应注意扶正。
内证表明病变位于五脏。凡是由表及里,涉及脏腑,或直接引起脏腑发病的病因,都属于里证。
注意:内证分为寒、热、虚、实,首先要分清。
里证症状是五脏病理变化的反映。表证具体表现在哪个心脏,需要结合脏腑证候进行诊断,以指导治疗。
半表半里证是指邪气已出表,尚未入里,出现寒热(忽冷忽热)、胸胁胀满、心烦呕吐、口苦、咽干、头晕、脉细等症状。治疗应该用求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