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有些分子由1个原子组成,如氩和氙;有些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如氧和硫。大多数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如水和二氧化碳。任何纯物质都有固定的化学成分,也就是说,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比是确定的,所以化学中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公式称为化学式。例如,O2、H2O和CO2分别代表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化学式中每个原子的原子量之和称为分子式量,如H2O = 1×2+16 = 18分子式量。
“原子”一词在希腊语中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已经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分的小粒子——原子组成的,但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经过十多个世纪的探索,从17世纪到18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的真实存在。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进一步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原子论。这个原子理论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解释了许多物理和化学现象。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是不能分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分子,而原子还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的化学定义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如果1亿个原子排成一排,那么它们只有1厘米长。虽然原子很小,但它有质量。比如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6× 10 (-26) kg,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4× 10 (-27) kg。像分子一样,原子也在不断运动。同一种原子的性质是相同的,但不同种原子的性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