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龙薯蓣有哪些中药属性?

穿龙薯蓣,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弦地龙,地龙骨,鸡骨,龙胆草。多年生缠绕草本藤本植物,根横生,木栓片状,断面黄色。穿龙薯蓣可以入药。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薯蓣科

薯蓣属

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弦地龙、地龙骨、鸡骨、龙胆草。

名称不同的有:川龙古、东北地区川地龙* * * *草本植物志* * *、河北省狗山药* * *、山长山* * *山东中药* * *、陕西省川山古* * * *草本植物志* * *。

该药物来源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以根茎入药。春秋采挖,去皮去须根,切片晾干。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缠绕草本藤本,根水平,木栓片状,切面黄色。茎左旋,无毛。叶互生,掌状,心形,变化较大,长8 ~ 15厘米,宽7 ~ 13厘米。边缘呈三角形,浅、中或深,末端裂片小而完整。花单性,穗状花序腋生;雄花无梗,花被6裂,雄蕊6;雌花通常单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具3宽翅。每子房室2粒种子,生于每子房室的基部,被不等宽的膜状翅包围。花期6-8月,结果期8-65438+10月。

生于山坡林边,灌木下,沟旁。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

春秋两季采收,挖根,去须根、皮、木栓,晒干。

根状茎圆柱形,似圆柱形,稍弯曲,有指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3 ~ 1.5厘米。表面呈褐色或黄色,两侧有散在的须状细根或碎痕。坚硬,扁平,白色或类白色,粉状。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薯蓣皂苷* * *薯蓣皂苷* *等甾体糖苷。

味道温、甜、苦。

功能: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可用于治疗腰腿痛、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腰闪、咳嗽喘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内服用法用量:水煎服,干6-9克,鲜30-45克;或者泡在酒里。外用:适量,新鲜捣烂。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穿龙薯蓣药材的鉴别

特质识别

* * * 1 * *穿龙薯蓣根茎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10-15cm,直径0.3-1.5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点状根痕,一侧有突起的茎痕,偶有膜质浅棕色皮,根细。硬,切面扁平,白色或黄白色,散生浅棕色维管束。气微,味苦。

***2***盾叶薯蓣与穿龙薯蓣相似,但根茎较粗,表面光滑,无脱皮现象。

显微鉴定

根茎的横截面:

***1***穿龙薯蓣。木栓细胞多排,经常脱落。皮层薄,细胞壁稍木质化,有粘液细胞,长51-58μm,直径37-47μm,有草酸钙针状晶束。中柱散布着外部坚韧的维管束。本品的薄壁细胞含有淀粉颗粒。

***2***盾叶薯蓣与穿龙薯蓣相似,但栓剂细胞扁平整齐,不脱落。

粉末特征:穿龙薯蓣为淡黄色。

①淀粉粒呈椭圆形、类三角形、葫芦形、贝壳形,均较扁平,两端尖或一端尖,边缘凹凸,直径3-17μm,长33μm,脐点长,呈狭缝状。

②草酸钙针状晶束长度为48-112μ m..

③木质化薄壁细胞淡黄色,长圆形或长方形,末端稍窄或斜,直径26-77μm,长约343μm,壁厚2-5μm,稍木质化,有小凹坑;截面为圆形和多边形。

④边缘孔导管直径为17-56μm,边缘孔极细;网状导管。还有木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