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有什么作用?
拼写:小惠香
英文名:Fennel Fennel茴香的果实
来源:茴香的果实,伞形科双子叶草本植物。
功效:散寒止痛,温肾缩尿,理气和胃,祛湿化浊。
主治:冷疝气,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性味归经:辛、温。①药性理论:“苦、苦。”②唐代草药:“辛,平,无毒。”3《本草经》:“其味辛平,甘无毒。”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
进入肾脏、膀胱和胃。(1)《本草汤》:“从足阴虚、太阳经入手。”(2)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解释:“入心、脾、膀胱经。”(3)本草舒舒:“入太阴、阳明、太阳、少阴经。”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 ~ 3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磨、修整或煎烫。
忌用药:阴虚火旺者慎用。①《本草经》:“胃肾火盛,阳经无数。如果你觉得热,你会呕吐。不要拿。”(2)《德培本草》:“禁肺胃有热,热毒。”
药物配伍:与补骨脂配伍,增强了温肾散寒的功效。加了胡芦巴,温肾散寒的作用加强,有止痛作用。用牵牛花,能散寒消肿,止痛,治疝气。用川楝子,一寒一热,寒清温,有很强的止痛作用。用杏仁,既能减少不良反应、散寒,又能温中止痛,温而不燥。
其他名称:粉香(药性理论)、小茴香(千金方)、小茴香(本草图解)、小茴香(绿炎炎本草)、小茴香(朱《验药方》)、小茴香、古香(现代实用中药)。
处方名称:茴香、茴香、茴香炒、茴香盐炒、茴香盐炒。具有诱导药物下降的功能)
商品名:茴香、茴香、茴香,特别是粒大饱满、色泽黄绿色、香气浓郁的。
药用部分:这种植物的根(茴香根)和茎叶(茴香茎叶)也是入药的,各有专文详述。
动植物资源分布:在中国各地广泛栽培。药材主产于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也有出产。
药材的采集与贮藏:9月至65438+10月果实成熟时,切全株,晾干,放果,去杂,晾干。
拉丁名:茴香,茴香的原植物。
加工方法:茴香:簸去灰,去果梗和杂质。咸茴香:取净茴香,用文火煸炒至表面暗黄,有焦味,趁热用盐水喷洒,焙干。一种方法:将茴香与盐水混合,略闷,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至微黄,取出晾干。(每粒茴香100斤,用盐3斤,加适量开水澄清。)
测试:①陶弘景:“少煮坏肉(茴香),即无异味。臭酱(茴香)末香,故称茴香。”(2)唐本草:“(茴香)叶似老香菜,极薄,茎粗,高五六尺,丛生。”(3)《本草经》:“茴香,经典中未载,今外交中有之,广泛流传于各地及附近郡县。外来船上的人经常用药,或者云没有附近的厉害。三月生的叶子,像老香菜一样,很薄,丛生,五月有三四尺高。花生于七月,头如伞,黄色,壮如麦而小,蓝色。北方人称之为茴香,茴香和茴香的声音接近云朵。八九月,阴干。如今小区里有很多种花园。”④《本草》:“茴香籽今称茴香,唐本注如旧香菜。这是一个错误。芫荽叶如蛇床,芫荽香有叶之名,但散如丝毛,为各种草所特有。”⑤《纲要》:“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生,茎叶丰富。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色黄,果大如麦粒,轻而薄,俗称八角。今天宁夏第一,其他叫茴香。进口茴香大如柏,裂为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仁厚,味较甜,俗称茴香,又名八角,与中国茴香在形状、颜色上有较大区别,但气味相同。北方人要嚼,推荐酒。”“茴香性平,补气开胃,岳夏除蝇除臭,食之宜;八角性热,多食伤眼生疮,食之不宜多用。”⑥长考证植物名称与事实:“芫荽结籽时,极似茴香,而老芫荽之形,在伊彦未详加研究,以此击退唐本注,是极错误的。”⑦本草正义:“茴香最早见于《唐本草》。按苏颂的说法,它壮如麦子却又小又青,这是前所未见的。苏还说,人用药多用,就是现在市场上的所谓八角。但是八角很热情,很温暖,性最强。根据湖附近的《纲要》,它的气味是辛平的,一定是进口八角。所以李也说果实大如麦,又轻又细,俗称八角。.....据此,《纲要》所引古籍的所有适应症,就像小麦中的茴香。唐本草,麻芝,大明,东原,乌慢当都是指宁夏产品。但是,李引的各个党派,那些明确说八角茴香是进口的,都是进口的。按照我们公司的八角,也就是进口的八角,煮鸡鸭肉和各种鸟兽都能使人发臭,所以一般不入药。”
生药材鉴别:干果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 ~ 8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有时有小的果柄,顶部保持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外观黄绿色。分果长圆形,有五个脊,横截面为五边形,背面四边长度差不多,接合面平坦。分果内有1粒种子,横切面略呈肾形。气息清香,味道甘甜,微辛辣。颗粒均匀。满了。黄绿色,香甜味佳。莳萝籽的形状与本品非常相似,在甘肃、广西等一些地区,莳萝籽被用作茴香。“纲要”也被称为莳萝种子别名茴香。可见莳萝籽作为茴香的使用由来已久,但两者的名称不应混淆。其药材的主要区别有:莳萝种子小而圆,分果椭圆形,扁平,长3 ~ 4毫米,直径2 ~ 3毫米;横切面背面的四条边长度不等,两边延伸成翅膀状。味道很淡。参见文章“莳萝种子”。显微鉴定:分果爿横切面:外果皮为1排切向拉长的扁平表皮细胞;外层角质层。中果皮是一系列薄壁细胞;油管6根,包括2个接合面,背面每两个果脊之间有1。油管略呈卵圆形或半圆形,切线约250μm,周围有许多红棕色扁平分泌细胞。维管束柱位于果实边缘,与两个侧生维管束和纤维束相连。木质部为少数小导管,韧皮部位于维管束柱两侧,维管束柱内外有许多大型木质化网状细胞。内果皮为1排长短不一的扁平细胞。种皮为1排扁圆形细胞,含褐色物质,接合面中央有一排排细胞,种子脊束细密。胚乳细胞是多边形的,含有大多数细小的糊粉粒,包括细小的簇晶;和少量脂肪油。粉末:黄褐色。①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呈多边形或方形,壁稍厚。气孔不定式,4个附属保卫细胞。②网状细胞呈长方形或长方形,壁稍厚;微木质化,具椭圆形或长方形网状纹孔。③管壁碎片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完整者宽达250μm,有多边形分泌细胞标记。④内果皮镶嵌层的细胞表面狭长,壁薄,以恒定数量的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不规则方向镶嵌。此外,还有胚乳细胞、草酸钙簇、木材薄壁细胞等。该产品颗粒饱满,色泽黄绿,香气浓郁。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3-6%左右,主要成分为菖蒲醇50-60%,芬可酮18-20%。它还含有:α-蒎烯、α-水芹烯、莰烯、双戊烯、茴香醛、茴香酸和草蒿脑。它还含有顺式苯甲醚和对二甲苯。此外,脂肪油约为18%,其脂肪酸组成包括60%的芫荽酸、22%的油酸、14%的亚油酸和4%的棕榈酸。它还含有蜡、豆甾醇、7-羟基香豆素等。由大于C18的醇和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制成。苦味品种的果实含茴香醚60%,茴香醚30%。而甜型品种含有80%的茴香醚和10%的茴香醚。有些茴香不含茴香醚,但含有艾草。果实含挥发油,成熟果实含6.2%,未成熟果实含8.6%。该油含有50% ~ 60%的反式茴香脑,65,438±08% ~ 20%的右旋茴香醚和大约65,438±00%的甲基胡椒酚。茴香醛、α-蒎烯、双戊烯、莰烯、柠檬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p .此外,果实中还含有12% ~ 18%的脂肪油,油中含有欧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等。此外,果实中还含有槲皮素、植物甾醇-β-呋喃果糖苷、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齐墩果酸、谷甾醇、豆甾醇、△7-豆甾醇、菜油甾醇、△7-菜油甾醇、△5-燕麦甾醇(△5-燕麦甾醇)、菜油甾醇。
中药化学鉴别: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小体积,点于滤纸上,干燥后滴加0.4%2,4-二硝基苯肼2mol/L盐酸试液2 ~ 3滴,斑点呈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