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动物的次级分类

食肉目有11科,89属,250种。中国有7科24属56种,只有鬣狗没有分布。

裂足亚目

相对于鳍足亚目的陆生食肉动物。有8个科目。

ⅰ.费利奥迪亚

大部分爪子可以伸缩,吻部很短。有四个科目。

猫科动物

共有5属36种,分属于3个亚科:猎豹亚科、猫亚科、豹亚科。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的寒区为热带(由欧林的猫驯养的家猫F.s.catus被人工带到世界上,其中许多已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中国有4属13种。中大型,身体均匀,四肢中长,脚趾灵活。头大而圆,吻部短,视觉、听觉、嗅觉发达。犬齿和裂齿极其发达;上分齿有三个尖端,下分齿有两个尖端;臼齿退化,牙冠直径小于侧切牙高度;牙型。皮毛柔软,常有明显的花纹。前脚5趾,后脚4趾;爪子锋利且可缩回(猎豹爪子不能完全缩回)。尾巴普遍发达。大多数擅长攀爬和跳跃。大多数人喜欢独居。食肉,经常伏击捕杀其他温血动物。虎斑豹分布于亚洲,有8个亚种,其中3个已经灭绝,原产中国的虎斑豹(P.t.amoyensi)在野外也基本灭绝。

雀科的雀鲷科

共有18属37种,分属于2个亚科:Galidinidae科和Herpesnidae科。分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仅马达加斯加就有9种。它体型大而细长,后脚只有四个脚趾,四肢短小,有腺囊。头骨的形状和牙齿与犬科动物接近,但上门牙的原始尖端较大,并有发育良好的前附属物。臼齿2/2,上臼齿横,内叶比外缘窄。以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是著名的毒蛇。一些非洲猫鼬,如沼泽浣熊,是非洲最群居的哺乳动物之一。细长尾猫鼬生性机警,群体中往往会有一些“哨兵”站出来负责警戒。中国有2属2种:爪哇波棱螺和乌瓦波棱螺,均分布于东南亚,中国南方也有分布。

灵猫科,果子狸

共有6亚科,20属,35种:隐蝇亚科,臭蝇亚科,臭蝇亚科,臭蝇亚科和灵猫亚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体型大而细长,后脚只有四个脚趾,四肢短小,有腺囊。头骨的形状和牙齿与犬科动物接近,但上门牙的原始尖端较大,并有发育良好的前附属物。臼齿2/2,上臼齿横,内叶比外缘窄。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边缘,以洞穴、树洞为巢。夜间活动,捕食小动物,吃植物果实。两性的会阴都有发达的芳香腺,分泌麝香猫香。雄性的产量比雌性多1倍,经常在小树桩或石头上摩擦,作为占领领地的标志。灵猫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7大环酮枣灵猫酮,是配制高档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剂。非洲灵猫Civettictis civetta,Viverra zibetha和Viverra indica,世界闻名,后两种在我国已有人工饲养。

鬣狗科的鬣狗科

发音liè。只有4属4种,可分为2个亚科:Hyaeninae和Protelinae。非洲和印度。身体像狗,脖子长,后肢比前肢短,身体较短,肩膀较高,臀部较低;颈后背中线有长毛;牙齿大,有厚的圆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达,臼齿退化。下颚厚而有力,可以咬开骨头。进化骨干在古北界和非洲,在中新世中期出现了早期特化的中鬣狗。鬣狗繁盛于中新世晚期;新生代属出现,其中一只豹鬣狗通过白令大陆桥进入北美。鬣狗(鬣狗,条纹鬣狗)体型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寻找腐肉。棕鬣狗(Hyaena brunnea),体型较大,分布在非洲西南海岸。她经常去海滩找螃蟹、鱼等等。有斑点的鬣狗,只在非洲发现。它很大,成群猎食。除了腐肉,它还能捕食羚羊。土狼是一种专门吃蚂蚁的动物。

Ⅱ.卡诺总科

爪子不能伸不能缩,吻部很长。有四个科目。

犬科

共有14属34种。除了南极洲和大部分岛屿,它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有4属6种。体型中等,比例匀称,四肢和脚趾细长,有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脸长,鼻子突出,耳朵尖而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裂齿发达;上臼齿有明显的齿尖,下臼齿内部有小齿尖和跟尖;磨牙牙冠直径大于侧切牙高度;牙型是。头发又粗又长,一般没有花纹。前脚4 ~ 5个脚趾,后脚4个脚趾;爪厚而钝,不能伸展或略微伸展。尾巴有毛,一般发达。他擅长快速长跑,喜欢群居,经常狩猎。大部分是肉食动物,以食草动物和啮齿动物为食。有些吃腐肉、植物或杂食动物。家犬是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最早由狼犬、狼、独角兽等(多起源)驯化,现已有200多个品种。貉、貉、貉等。是珍贵的毛皮动物。

熊科熊科

有6属9种,包括熊猫亚科和熊亚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美洲。中国有4属5种。身体结实而肥胖,有一个长鼻子和一条非常短的尾巴。长1.5 ~ 2m,重约100 ~ 400kg。四肢粗壮,前后肢各有五个脚趾,呈跖行状,全脚着地行走。它们大多是杂食动物,以草、嫩枝和嫩芽、苔藓、浆果和坚果为食,捕捉青蛙、螃蟹和鱼,挖掘啮齿动物,铲起鸟蛋,喜欢舔蚂蚁,偷蜂蜜,甚至攻击小鹿和小羊或觅食腐肉。温带和寒带物种有冬眠的习惯,称为长期半睡眠。它们在休眠的洞穴里不吃不动,新陈代谢降低,呼吸频率减慢,但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受到打扰时,它们会醒来,偶尔会从洞穴中出来。冬眠洞位于向阳防风坡或枯树洞,可持续4 ~ 5个月。怀孕的母熊在冬眠的洞穴中分娩,并在第二年从蛰穴中出来时,将新生的幼熊带出洞穴。除了在冬眠期,没有固定的栖息地,在非发情期交配期,雌性和雄性都是单独活动。熊胆在中医里是入药的。近年来,中国饲养的黑熊被做了引流熊胆的手术。虽然对解决药源问题有效,但真相很可怕。

熊猫亚科

他又胖又天真,圆头短尾,头和身体都是黑白相间的。体长120 ~ 180 cm,尾长10 ~ 20 cm,白色,体重60 ~ 110 kg。头又圆又大。前脚除了五个脚趾带爪,还有第六个脚趾夹住竹竿。躯干和尾巴为白色,耳朵、眼睛、四肢和肩膀为黑色,腹部为浅棕色或灰黑色。现在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的温带森林,主要包括陕西和四川的秦岭和岷山。栖息在海拔2400 ~ 3500米的高山竹林的高山深谷中。除了发情期,它们通常独居,日夜行走。食物主要是高山和亚高山的50种竹子,偶尔还有其他植物、昆虫和动物尸体。最早出现在距今200 ~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具有原始古老的特征,被称为“活化石”。由于栖息地破坏、皮毛盗猎等原因,现存数量稀少。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中国共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为161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熊欢科的矢车菊科

有6属19种。分布在美国。因为大部分种类的食物在食用前都是先用水浸泡,所以以食用来命名。体型小,尾巴长于体长的一半;臼齿为2/2,其上门牙有较大的主副牙尖。臼齿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外耳道上窝半封闭。浣熊Procyon lotor体长65 ~ 75cm,尾长25cm,体重7 ~ 9kg。全身灰褐色,面部混有黑色眼斑;尾部有许多黑白环纹;裂齿和臼齿的形状与熊相似。以各种水果、蔬菜、鱼、青蛙、老鼠、鸟和昆虫为食。白天蜷缩在窝里,晚上出来觅食。我喜欢在溪流和山谷附近捕食鱼、虾和昆虫。我也喜欢爬树,把树洞当成自己的窝。春天生,每胎4 ~ 5个。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冬眠的习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一种小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西藏、云南和四川)海拔2000 ~ 3000米的亚高山丛林中,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其尾巴长而蓬松,有棕白色的九节环,俗称“九尾狐”、“九节狼”。

鼬科的鼬科动物

共有25属70种,可分为6个亚科:笛鲷亚科、蜜蜂亚科、蜜蜂亚科、鼬亚科、鼬亚科、杉亚科。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中国有10属,21种。中小型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头部狭长,耳朵一般短而圆,嗅觉和听觉灵敏。犬齿更发达,裂齿更小;上臼齿水平排列,内叶宽于外叶;磨牙牙冠直径大于侧切牙高度。体毛柔软,大多没有斑纹。前后脚各5指(趾);跖骨或半跖骨;爪子很锋利,不可伸缩。尾巴一般细长而尖,有些物种的尾巴很粗,比如水獭和獾。它们大多在肛门附近有臭腺,能散发气味以抵御敌人的自卫。有各种生活方式,如树栖(水貂)、半水栖(水獭、海獭)和穴居(獾)。食肉,主要以啮齿动物、鸟蛋和雏鸟、鱼类和昆虫为食;一些杂食动物。许多物种是珍贵的毛皮动物。

鳍足纲,鳍足亚目

以前有1订单,即Pinnipedia。身体呈纺锤形或流线型,表面有短毛,头圆颈短。四肢有五个脚趾,通常末端有爪,脚趾由厚厚的蹼膜连接成鳍,适合游泳。耳朵小或者没有。鼻和耳孔内有可活动的瓣膜,潜水时可关闭鼻孔和外耳道,尾部较小,夹在后肢之间。嘴巴很大,周围有毛。牙齿是出牙,牙齿分化不显著。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除了少数种类,只在交配、产犊和蜕皮时来到陆地或冰面。皮下脂肪极厚,以保持体温。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在水下有回声定位的能力。潜水时心率减慢,仅相当于正常心率的1/10,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潜水时间可持续5 ~ 20分钟。属于一男多女的类型。肉食性,无齿,多为整体吞食,无需咀嚼,主要食物为鱼类、贝类和软体动物。分布于南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海洋。有三个主题。

海象科的奥多贝科

属于1属的只有1种,即海象Odobenus rosmarus。分布在北冰洋。因其上部犬齿长30 ~ 40厘米,突出口腔形成尖牙而得名,类似象牙。雄性体长330 ~ 360 cm,体重约1000 ~ 1300 kg。雌性体长约300厘米,体重只有雄性的一半。体型为纺锤形;皮肤厚而厚,皮下脂肪厚度10 ~ 15 cm,皮肤有皱纹,裸露无毛,灰黄色;四肢宽而粗,呈鳍状,能在鳍状肢的支持下在陆地上移动;脖子粗,口鼻部有很多刚毛。社交,常数10或100 ~ 200住在一起。在陆地上笨拙,但在水中活跃,身体强壮,善于游泳,能在水中潜伏很久才浮出水面呼吸。方是用来防身的武器,也可以用来爬冰丘,挖食物。挖掘蛤、蛤、虾、蟹等。以海滩泥为主食,有时吃水中的鱼和嫩植物,甚至捕食海豹。饭量很大,每天吃50公斤鱼。强烈的群居本能,当被猎艇攻击时,它们能共同防御甚至摧毁猎艇。数量逐渐稀少,分布范围缩小到极地附近的海岸或浮冰。

欧蚱科

有6属13种。主要分布在温带水域。海洋食肉动物,纺锤形;牙齿与陆生食肉动物相似,但犬齿和裂齿分化不明显;四肢呈鳍状,大部分藏于皮下,后肢远离身体后端,与发达的尾部相连,为主要游泳器官;有蹼趾,前肢第一趾最长,后肢第一趾和第五趾比中间第三趾长,在陆地上行动更灵活。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男女体型差异显著,男性一般比女性大一倍左右。繁殖期在岛岸边或浮冰上进行交配、饲养和蜕皮。集群很多,一公多母,公兽为了配偶经常互相争斗。中国有2属2种。北海狮Eumetopias jubatus分布在北太平洋,是最北也是最大的,雄性动物体重可达1吨。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是一种毛皮海豹,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毛皮质量较好。在中国,它被称为海龙皮。雄性动物的阴茎作为一种名贵中药,被称为“海豹肾”或“肚脐”,因此被大量捕杀,处于濒危状态。一些物种是水族馆中常见的表演动物。

海豹科

体胖而圆,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呈纺锤形;头圆,颈粗,头上无外耳壳;四肢短而宽,五趾,均为鳍状,但后肢与尾部相连,始终向后,落地后无法行走;锋利的牙齿。在水中,你可以灵活地浮出水面呼吸,可以俯仰游动,但上岸后缓慢笨拙,只能匍匐前进,拖着前进。鱼是主食,贝类也是。在沿海地区、岛屿或冰块中繁殖,每窝有1个后代,新生幼仔身上多为白色,这是天然的保护色。中国有3属3种。斑海豹(Phoca largha)是我国辽宁、山东等省沿海最常见的种类,体长1 ~ 1.5米,体重50公斤。海豹皮和油都可以,所以经常被杀,数量减少。象海豹是最大的物种。雄性长6米,重3吨,鼻子长30厘米,可以自由伸缩。它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极洲,有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