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一个生命的故事

如果某件事发生了,但是你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但是你需要给它一个解释,你会怎么做?也许你会去调查,去看书,去实验,去计算...简而言之,你需要时间学习。

但是由于一些限制,你真的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有人想了个办法:他编了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因果有道理,感情也合适,都同意了,但原来的真相是什么,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胡说,你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就是这么“随意”。这种“不经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伴随着浪漫、壮美、诗意,抚慰着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心灵,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中被镌刻成集体记忆——这就是“神话”。

不管在哪里,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每一个神话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还包含着一个民族原有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而那些最初的,古雅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初心。

在《众神纪》一书中,作者严友并没有囊括中国所有的神话故事,这其实是不太可能的。但她以清晰的体系结构梳理了中国古代的神话脉络,并结合有趣的解读,让读者系统而非碎片化地了解中国神话的异同和魅力。

全书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组织。

横向分为“中原古神”和“非中原古神”。“中原古神”包括我们熟悉的盘古、女娲、伏羲、神农、吴芳天地。“非中原古神”包括西王母、东方神、古巴蜀神、南方楚神等少数民族重要神。

纵向以时间为轴,包括创世、创造、灾难、世界秩序的起源等等。

另外,书中插入了一些非创作性的故事,很多都是古往今来经典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事,但作者给出了相对新颖的解释,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传奇人物。

本文将从世界的诞生、人类的诞生、世界的重生、权力的更替、神职人员与神格、想象与浪漫、历史的装饰等七个方面介绍众神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的诞生

翻阅《中华五千年》的各种版本,开头一般都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似乎让我们误以为这才是一切的真正开始。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关于世界诞生的解释不止一种,现存的主要解释体系有“盖天说”、“浑天说”、“叶璇说”。而“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一个基于“浑天说”的故事。

根据《叶璇说》的宇宙观,世界是由阴阳两个神在一片混沌中向相反的方向创造的,天为阳,地为阴。在此基础上可以分为四个方向八个极,两者都具有阴阳属性。

在“遮天”理论中,天竺、狄威、朱迪等工具被用于天地之间,以稳定这种空间结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底下的汪洋中有一只巨大的章鱼,承载着大地。“天是圆的,地是圆的”这句话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

以上只是根据融合概念的创作情况。如果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来看,创作的过程会更加丰富复杂。例如:

纳西族的创世神话:声音+气息→风→云→露→蛋→五神+二主→山海万物,像一个连续的化学链式反应。......

佤族创世神话:天空本来就凹凸不平,天神“李”一巴掌就把它擦亮了,还会装上日月星辰;土地本来是空的,土地神“伦”用泥巴把它堆出了谷、河、海;天与地本来是拴在一起的,还是一对。“李”和“伦”让百兽之神用大锤砍断锁链,把天地拒之门外。......

瑶族创世神话:上古世界不可分割,宇宙中有一面铜鼓,里面沉睡着一个叫米罗陀的女子。米罗陀沉睡了9900年后,一声惊雷在胶着的世界上裂开了一条缝。米罗陀走到裂缝的边缘,支着胳膊,踩着脚,完全把天地隔开了。......

第二,人类的诞生

看各种史书,关于中国人诞生的故事大多是从“女娲造人”的故事开始的。但事实上,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中,人类早已诞生。

盘古的身体逐渐变成各种自然之物后,就连他身上的虫子也派上了用场,被风一吹都变成了人。

其实“女娲造人”这个故事不止一个版本。在另一个版本中,女娲和其他神一起造人。在熟悉的故事版本中,也有被忽略的细节:起初,女娲是一个依水挤出上半身带水带泥的人;但后来,她觉得一个一个地捏他们太辛苦了,就抓起一根藤条放进泥里搅拌了一下,然后扔在地上,溅出来的泥掉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人。于是人类阶级诞生了。被小心挤走的人是有钱人,被藤条扔出去的人是穷人。因为这种分类太不和谐了,大都会应该从今天的各类通史书籍中删除。

(PS:说到女娲的形象,我总是看到《仙剑奇侠传》中女娲的形象。但是,古代传说中女娲的形象其实是一条长着人头的蛇!也就是说,不是上半身的美和下半身的虎头蛇尾,而是身体上的蛇头。看过《山海经》里女娲的照片,但一点也感觉不到美。)

还有一个关于“造人”的有趣故事。这个故事来自白马藏族的神话,说明了“人”这个物种长成了这样的形状,却是神灵精心设计的!

最终上帝根据之前的“实验数据”调整了创造人类的计划,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的人类,一直延续到现在。

第三,世界的再生

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都出现过类似的场景——灭绝的大灾难。其中很多灾难在《毁灭者柯南》中都被描述为洪水,比如《诺亚方舟》。这大概是人类真实存在的灾难记忆吧。洪水让整个世界再次陷入混乱,人类几乎灭绝。只有那些格外仁慈并受到诸神眷顾的特殊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而这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承担了再造世界的任务。

电视剧《仙剑奇侠传3》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娲族后裔紫萱和他的爱人徐长卿,讲述了一个伏羲和女娲初次相遇时结合的故事。伏羲和女娲是兄妹,所以他们的结合受到阻碍,于是跑到悬崖边上说:“神啊,如果你同意我们结婚,就把天上的云朵都聚起来。”或者分散它们...“这个情节其实来自伏羲兄弟姐妹造人的童话。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女娲的身份,人们会感到困惑。因为曾经有一个女神女娲一个人让人拯救世界,却在这里变成了凡人,乱伦的嫁给了哥哥。事实上,很多流行的神话人物性格不一致,经常出现逻辑混乱。此外,由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原有的神话人物也会逐渐被修饰,有的改变了身份,有的改变了神性,还有不同民族的神的事迹混杂在一起的情况。所以,这个故事里的女娲,不能等同于曾经的女娲女神。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

第四,权力的更替

从伏羲兄弟姐妹造人的故事可以看出男神的崛起。女娲从最初的独立女神,在这个故事中成为伏羲的配偶,反映了男神观念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我们伟大的女神,女娲,应该起源于更早的母系社会。进入男权社会后,为了提升男神的影响力,女神的地位逐渐降低,甚至成为男神的配偶。这是社会现实在神话中的投影,反映了生产方式改变、男女地位改变、社会组织结构改变的过程。这也是神话随着历史变迁的具体呈现。

《说文解字》对“有”的解释是:“上古之圣女,亦为化万物之者。”说明女娲的原神是“改造万物”之神,也就是创世之神,所以女娲出现的时间比盘古早。但是,人类进入男权社会后,经过两性权力的争夺,原来的创世故事转移到了盘古这样的男神身上。但是女娲的神灵地位一直在下降,以至于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在一些非汉族神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威严的神祇形象。比如满族萨满教的神话,讲述了神人们如何继承旧世界的遗产,在世界被洪水摧毁后,重新开启创造新世界的工作。不过故事结尾提到了天宫神魔大战。这场战争之后,神祗让位给了男神,也以男神获得统治权而告终。

从不同神话的冲突中可以发现,丰功伟绩的归属是男神与女神的拉锯战。在母系社会,这种伟大的成就属于大女神,而在父系社会,这种伟大的成就基本上转移到了男神身上。

五、神职人员和神格

说到神职人员,主要涉及到神灵的权力划分。而中国神的文书工作往往跨界,无法区分清楚,只能从其最常见的方面来看。比如神农,我们很容易说“神农尝百草”。其实“百草”这个概念应该是有区分的,既包括粮食,也包括药材,所以神农可以说是农医药之神。那么神话是如何塑造他的神的呢?

神农的故事里,大都会提到了“祭祀”。中医能成为成熟的医学体系,是牺牲无数先人的生命,不断试错形成的——这是神农神格的标志。

另一个例子是东方殷族的太阳神和月神常,他们分别生下了十个太阳之子和十二个月亮之女。

在这里,太阳神和月神常分别被称为太阳和月亮,但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完成实质性任务的是他们的儿女。因此,他们的神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监督职能。太阳和月亮都保留了童年神的幼稚特征,没有明显的神格。因此,和常所体现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母爱。

而嫦娥这个神在随后的神话演变中有着更加深刻复杂的形象,比如我们熟悉的嫦娥,可能就是由嫦娥演变而来的。

关于圣职和神性,作者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五个独特的女神故事。这五位女神并不一定与传统的神祇相对应,但作者巧妙地提取了她们最大的特点,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她们的神祇。

月神嫦娥:任性而孤独

姚记:当你爱我的时候。

宓妃:古典女性美的巅峰

九天战争女神玄女:所有士兵都是手牵手。

素女,性与音乐之神:如何对待性?

不及物动词想象和浪漫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在灿烂的星海上游泳……”这是五帝中的西天王少昊父母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的描写很美。即使是现在,那种华丽闪耀的画面也能让人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浪漫的场景中。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归纳神话。

从单纯感性的神话到背后诗意浪漫的描写,作者和作者之间有300年左右的时间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故事逐渐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变得更加复杂多彩。但是,神话本来就是人类因自然而创造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得越来越动人,不正是一个文明发展和审美进步的体现吗?

此外,嫦娥奔月,洛神之悲,巫山神女的烟雨,王的春心在杜鹃啼,和湘夫人,谁是等待,因为他们错过了很难...这些故事都成为作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神话人物,其象征意义也多种多样。

七、历史点缀

如今,当我们普遍谈论“五帝”时,官方的说法是:东方的太帝,南方的颜地,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中央的黄帝。事实上,这就是五帝学说,它是在以黄帝为核心和其他部落神——颜地、太乙、少昊和颛顼之后形成的。它所呈现的是历史上部落之间战争、兼并、民族融合的结果。

太提源于东方鸟图腾部落,颜地源于火图腾或日本崇拜部落,少昊与太提同源,颛顼源于北方或东北的鱼蛇崇拜部落。它们应该都有自己独立的神话和最高神灵,但被华夏族融合、合并后,这些神灵不仅被改造成所谓的“五天帝”,而且一些原始神话被篡改,甚至与其他神灵融合为一神。比如太提,可能是把一个外星大神和自己家族上一代的一个地位平等的大神融合在一起,然后放在东方,是仅次于自己家族的当代大神黄帝。

有意思的是,作者用金庸武侠中“五绝”的诞生过程来对比“五天帝”的诞生过程:

前面《权力的更替》提到,伟大成就的归属是男神和女神的拉锯战。同样,丰功伟绩的归属也仍然是战争双方争夺的,体现在神话中,就是战胜国的神拥有那些丰功伟绩,成为最重要的神。

战争,融合,胜利者统治了世界,也统一了神话。但是,原始神话的痕迹是无法完全隐藏的。我们总能在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到飘忽的影子,感受到五颜六色。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现在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

摘要

本文从世界的诞生、人类的诞生、世界的再生、权力的更替、祭司与神格、想象与浪漫、历史的装饰等七个方面概括了《众神之书》的结构和内容。

自人类诞生以来,尽管受到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从未放弃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夸张而美丽的童话并不是对世界的真实解释,但却反映了我们从远古祖先开始就用故事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使现在,即使很多事情已经被科学解释了,我们仍然需要故事的帮助来记忆和理解。

比如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就是这么生动。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一个伟人的不平凡,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戏剧味道。也许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但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的体验。如果直接列出引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就不会强烈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也就很难理解。

今天的故事是神话的延续。世界生人,人会创造故事。

365极限挑战营第0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