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师职业院校一览表
非学历教育有多种类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包括与澳大利亚合作的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直属单位中青年干部培训等;接受过全科岗位培训;还有对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非学历教育每年培训2000次以上。除了办学,学校的其他专业工作还包括①杂志编辑。学校主办的官方期刊为《国外医学健康经济卷》和《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卷》,内部期刊为《现代医疗保险》。②医学查新,由卫生部和省科技厅指定;③法定卫生统计;④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和发证。
二、历史沿革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的前身要追溯到中央助产学校。1933年秋成立的中央助产学校,直属国民党中央卫生部、教育部领导。时任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校长杨崇端博士(解放后任卫生部妇幼保健处处长)兼任校长。建院初期,校舍和教学设备均借用中心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1934年,在南京石鼓路87号(现南京妇产医院)建了一栋教学楼,附设了一所产科医院。1935,学校更名为全国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至重庆,1946回到南京。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学校由华东军区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6月更名为华东助产学校1950,6月更名为南京市第一助产学校1952,7月更名为江苏省南京市助产学校1953。学校与附属妇产医院分离,在汉中路129号征用扩建新校舍。1963,学校更名为南京卫生学校。为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学历教育,江苏省卫生厅决定利用南京卫生学校的校舍和教师,创办江苏卫生系统职工医科大学。1981省政府苏教福[1981]17号文件批准设立。此后,江苏卫生系统职工医科大学。
1991年与南京卫生学校联合创办,为集中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经省卫生厅报省政府批准,撤销南京卫生学校建制,使其成为独立的成人高等医学院校。1995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职工医科大学。为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自2001年起,经省卫生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学校在浦口区珠江镇宫媛北路129号新建校区,一期建成教学楼、宿舍等设施并投入使用。2002年,为促进学校的发展,省卫生厅优化了科室和单位的资源配置,并报省编委批准,江苏省医学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省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并入学校,保留江苏省医学信息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牌子。所有人员、财产和物资都置于学校的管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