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的告别》中“乱”与“飞”的微妙

青绿台阶上缭绕着纠结的烟雾,高高的月亮照在江亭南门。

亭子的门关上了,寂静无声;今夜,大江和群山如此凄凉。

注意事项:

乱烟:乱烟。

笼:笼罩。

蓝色砖石:青石台阶。

飞月:悬挂在天空的月亮。

遮盖:遮盖,遮蔽。

江山:河山

第二首第一句说“乱”烟,既描写了夜烟,又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混乱。第二句写月亮,说“飞”月亮,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隐含了诗人站着凝视时匆匆聚散的感觉。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离别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词语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描写景物间接表达的。送别了河边的行人,诗人环顾亭阁,仰望明月,望山川,感怀这一夜,用身边的景物在河边画了一幅美丽而感伤的月色图。全诗看似写的是风景,但诗人离别后的缠绵和落寞之情自然浮现在纸面上,是一部有情于景、有情于景的佳作,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树灿在《唐诗三百首注疏》中也称赞了这首诗最后一句“冷”字的美,指出:“从这个字里透露出一片与爱情的别离。”这个“冷”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花刺》中所说,有了这个字,“境界尽出”。但是诗中的任何一个词,都不能脱离句子和文章孤立地起作用。“冷”字也因“这一夜”而注入句子,说明这不是通常在深夜感受到的皮肤和身体的冰冷,而是在这个特殊的离别之夜特有的内心感受。而且,在这首诗中可以找到不止一个词“冷”来揭示分离的感觉。第二首第一句说“乱”烟,既描写了夜烟,又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混乱。第二句说的是“飞月”,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诗人站着凝视时匆匆的聚散感。第三句加了“孤独”二字,而不是亭台楼阁,既是说外在的景象,也是说内心的感受。从全诗来看,诗人就是用这样的文字将画面栩栩如生,将告别后的落寞与失望融化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而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融术用得不着痕迹;让诗能看到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