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

在五种常见的肝病类型中,乙型肝炎是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我国是肝病大国,尤其是乙肝(HBL)病毒在我国约有1.3%的人口感染。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亲情、婚姻、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它不可避免地给生活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生命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这群弱势群体更重要。他们对治疗和健康无所适从,四处求医。从太空到地球都有什么新方法,最后都以无奈和失落告终,广泛认同乙肝无药可治的理论。因为这个,我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就是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但受害的都是患者。由于长期未治疗,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病毒持续发展,延误了治疗时间,发展为肝硬化、腹水、肝癌。形势越来越严峻,刻不容缓。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我国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4%。正是因为这两种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对家庭、爱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甚至歧视。也正因为如此,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不仅得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延误了治疗时间,使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肝腹水、肝腹膜、肝癌。更赞同乙肝无药可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让病毒性乙肝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让病毒在体内反复复制,产生病变。这也是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原因。因此,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秋冬季节更要注意自我保健,防止慢性肝炎的复发或发生。这方面应该怎么做?

慢性肝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治疗的原则是一样的,就是以适当的休息和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保健:

第一,要注意黄疸加深时的危害性。肝炎患者一旦出现黄疸,就意味着肝脏有明显的炎症,甚至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因此,当肝炎患者出现深度黄疸时,要警惕大面积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就目前的治疗水平而言,重型肝炎早期治疗效果更好;中期治疗效果差,治愈好转率仅50%左右;晚期失去抢救治疗的机会,其死亡率高达90%。所以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时,要及时卧床休息,尽早去医院。

第二,忌酒。因为酒精不仅直接损害肝脏,会加重病情,还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第三,休息和营养要适度。过度休息和营养会导致营养过剩、脂肪肝等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则会加重心理压力,产生神经衰弱。所以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学习生活。

第四,禁止多用药和滥用药物。无症状慢性肝炎患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有些患者总认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会有安全感。事实上,大多数乙肝、丙肝患者是不需要吃药的。用药不当不仅不安全,还常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第五,吸毒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肝炎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如果不按时服药,会影响疗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也容易引起耐药性。

第六,要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慢性肝炎的长期治疗。无论是慢性乙肝还是慢性丙肝,治疗时间,尤其是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对于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对于疗效差或晚期的患者,要树立信心,坚持服药,病情会一天天好起来。

乙肝五项指标有哪些表现和临床意义?

介绍一下关于乙肝的知识:20世纪50年代末,Baruch Blumber为了研究有遗传变异的血液蛋白成分,开始从世界各地收集血液样本。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确定了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首次发现的抗原物质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此后更多的研究发现了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eAg(乙肝病毒E抗原)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附:乙肝如何营养恢复?

由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专家研发的护肝营养素干宝胃疡散,得到了越来越多肝病患者的肯定,肝病的营养康复时代正如同糖尿病一样悄然来临。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请继续阅读下文,参考推荐的养肝手术。

众所周知,过去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想快速治愈,大量用药,导致并发症过早死亡。后来人们终于发现,对付慢性病,必须非常注重营养。结果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合理营养后,活到八九十岁。那么,慢性肝病营养康复可以吗?

肝病是一种慢性病,在我国患者极其广泛。市场上没有特效药,传统医学也无法完全治愈。长期以来,广大肝病朋友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用养肝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乙型肝炎病人的常见心理及护理。

第一,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阴郁压抑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由于对现实或期望的丧失而引起的。因为生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而且伴随着失落感,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但是,患者的抑郁表现在各种方面。比如有的摆姿势,试图掩盖;有的话很少,对外面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有些人抽泣着或哭着;还有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严重的抑郁症往往会导致无助和绝望。这是一种无助、悲痛、自怜的情绪状态,多发生于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的患者。塞利格曼认为,当一个人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并且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时,他会感到无助和绝望。这种情绪状态大多是不稳定的,所以只要病情稍有好转或者外部环境稍有改善,就会消失。但这种情绪状态在少数人身上可以持续,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有的还可诱发继发性疾病。

第二,焦虑

任何人的一生都难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焦虑。病人的病,当然无法避免焦虑。焦虑是一个人感到受到威胁的恐惧和沮丧。这种威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身体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二是人格受到威胁。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威胁往往是统一的,会持续到患者再次安全稳定。

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疾病早期对病因和预后尤其是预后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与疾病无关的焦虑,或者对病因、预后和预后的过度关注。这时,如果医生护士没有及时向患者解释清楚,就会有夸大病情严重性的倾向。正如弗莱彻所说:“不评论不是好事,会诱发病人的恐惧。“有些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带有身体的威胁,而预后不良的疾病,如癌症,会引起强烈的焦虑。举个例子,一个准备手术的病人,入院后就盼着尽快手术。一旦他被告知明天要做手术,他就会变得焦虑和恐慌。在对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时都有焦虑反应。他们看到重症病人的情况,听到自己病人的介绍,看到医生护士来回奔波抢救危重病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恐怖感,仿佛自己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从而产生焦虑。他们希望对疾病进行深入调查,但他们害怕可怕的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却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简而言之,患者生病,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容易形成不良情绪。心情不好的话,处处都不如意,总会心烦意乱。基于这种心态,你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反应。在男性身上,往往是为了一点小事吵吵闹闹,而在女性身上,则多是抑郁哭泣。特别是当病情发生变化,或者做了特殊检查,或者准备做手术时,心情更加烦躁,睡不好,吃不好,容易生气,甚至任性。有些人会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有些人突然梳洗打扮,理发刮胡子,有些人写很多信,有些人狼吞虎咽,有些人看窗外很久,有些人睡着了。

要完全消除患者的焦虑并不容易,况且轻度的焦虑有利于治疗疾病。但对于极度焦虑和长期焦虑的患者,医生护士要特别注意,尽量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以免妨碍疾病的治疗,诱发其他疾病。

第三,怀疑

患者的怀疑多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暗示,往往因为缺乏证据而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生病后,我常常变得异常敏感。当我听到有人小声说话时,我想我是在说我的病很严重或无法治愈。半信半疑地劝诫别人,甚至曲解了本意。疑惑,怕误诊,怕吃错药,打错针。有些人根据他们对医学和药理学的一知半解来推断药物和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偶尔的医疗失误或意外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如果你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有点不正常,你就会做出猜测。如果你严重偏执,你甚至可能有病理性妄想。

有些患者文化程度低,缺乏生理、药理等科学知识,往往用封建迷信的方法来了解其生理功能的异常现象。当病程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时,他会陷入迷茫,甚至活在恐惧中。

医护人员需要在与患者的交谈中,或者从患者的反馈中,发现患者的疑惑,并设法解决。在给药、打针的时候,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严谨的态度,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医护人员之间在病人面前谈话,尽量大方自然,减少病人的猜疑。更要给那些对医学一知半解的患者耐心讲解,劝不懂医学的亲友不要在患者面前讲解。

第四,孤独

患者住院后,离开家人和工作单位,被陌生人包围。查房时医生每天只和病人说一次话,护士定时打针吃药,交谈的机会更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他们在病房的第一天,常常感觉度日如年。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尽快了解患者,也希望有亲友陪伴。长期住院的病人感到无聊和厌烦,希望病人之间多一些交谈和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病房生活。

有的病人夜里不安入睡,有的起身踱步,有的反复按信号灯与值班人员说几句话。医护人员要理解病人孤独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让他安静入睡。

社会信息的剥夺和对亲人的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患者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设备和管理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亲友经常探视或全天候陪伴。

动词 (verb的缩写)被动依赖

患者进入患者角色后,大多会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病,自然会受到家人和身边战友的照顾。就连平时在家里或工作中地位低下的成员也突然成了被照顾的中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患者自身也变得柔软而不像以前那么活泼,被动、顺从、愤怒、依赖,情感脆弱,甚至有点孩子气。只要有亲人在场,本来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别人去做;本来可以吃的,几次劝说都吃不下;一直有很强独立性的人会变得独立;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不自信;即使是习惯了领导和主导地位的人,现在也对医护人员百依百顺。此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增强,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会感到孤独和自怜。

坚强的意志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一方面要让患者觉得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是可以信任的,另一方面也要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一旦他们觉得失去了同情,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就会变得抑郁,甚至加重病情。

目前新的护理理论观点认为,病人病后的被动依赖对疾病不利,故提出“健康自控”理论,主张在病程中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医院喜欢病人按照医嘱做事,认为这才是好病人,而那些坚持“自理权利”的人则经常受到批评。其实后者比前者恢复更快,效果更好。因此,他们主张不应该容忍病人的依赖,而应该鼓励病人主动照顾自己。

6.否认

临床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患者怀疑或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对于癌症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否认更为常见。比如一个主任医师知道她得了癌症,却矢口否认。她看到病历上写的诊断,还说医生写错了。一些医务人员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部分患者应对危险情况的一种自卫方式。大量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压力是可取的。否认就像瞳孔对光的反射。一旦受到外界强光刺激,瞳孔会自动收缩,防止视网膜受到过度刺激。病人的否认也有类似的效果。当无法忍受的不良状况袭来时,自我否定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严重烧伤、急性脊髓灰质炎和癌症患者容易否认。在一项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有明显否认反应的人比没有否认反应的人死亡率低。

否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也起到了延缓病情的负面作用。比如一个年轻女子得了肺癌,但她否认,拒绝治疗。半年后死于脑转移。有人对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过调查,发现延误诊治的多是有否认倾向的人。

七、同情

每个人都有同情心、怜悯心和亲和力。国外一位心理学家以女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越是身处险境的人,同命运的人亲和力越强。这个实验结果也可以在患者身上得到验证。医护人员可以看到,病人一旦生活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认识和理解。他们很容易团结,而且这种团结大多不讲究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可以平等相待,无话不谈。他们关心病人病情的变化,愿意向医护人员介绍他们痛苦的症状,愿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比如一个年过六旬的老教授,因为冠心病住进了一个有七个病人的病房。其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只有21岁。他们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病人出院,都是道别,互相诉说,互相安慰,留下地址,希望永远保持联系。这种患者和朋友之间的相互怜悯和亲和,可以缓解大家的孤独感,增强安全感,也有助于活跃病房空气,调节患者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同病相怜有时也会起到负面作用。比如一个病人病情恶化,整个病房立刻变得死气沉沉,很可怕,每个人的脑海里都笼罩着一片乌云。一旦有些病人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那就更加恐怖和难过了。另外,患者和朋友之间的负面暗示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互相介绍偏方和所谓的经验,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

八,靠运气

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幸运。比如在疾病早期,很多人不愿意进入患者的角色,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尤其是那些对疾病不敏感的人,运气特别严重。一些已经确诊的人。往往有一种侥幸心理。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疾病的诊断还半信半疑,所以有时不遵医嘱;第二,缺乏医学知识和科学态度的人说“不要听医生的威胁,上帝未必和我过不去”。事实上,经常有患者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认真解释,耐心劝导,尽力使患者树立科学的疾病态度,克服侥幸心理。

乙肝治疗骗局的三板斧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高达1.2亿,成为庸医和“假医生”攫取不义之财的“富矿”。

从40年前的乙肝病毒?HBV发现后,人类一直被这个恶魔所困扰。

“我们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17一位患乙肝的中国患者说,“它侵蚀你的身体,折磨你的精神,把你推到一个你羞于见人的黑暗角落。”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今世界有3.5亿人生活在乙肝病毒的阴影下。我国约有6543.8+0.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3000多万成为乙肝患者。

“乙肝,包括其他肝炎,每年会给中国带来300-500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位专家说,“而且我们每年都会投入同样多的资金来预防。”

在著名的HBVER网站“真诚相待”上,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调查:你治疗乙肝花了多少钱?而且几乎没有人回答“654.38+0万元以下”。

据解放军302医院刘世锦博士调查,1984年,一个慢性乙肝患者的住院费用约为980元;1998涨到7600元,涨幅77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韦莱教授说:每年用进口干扰素治疗乙肝要花费2-3万元;即使是“便宜”的拉米夫定口服,一年也要6000多元。

这么庞大的乙肝人群,这么高的治疗费用,庸医和“假医生”发现了掠夺不义之财的“富矿”。

谎言:从“家族秘方”到“基因疗法”

“1997年2月,在杭州一家区级医院,我们找到了号称‘ZY疗法’的诊室,治疗率大、小、三阳转阴。这里很拥挤,医生们自信地给排队的病人诊断,然后交给护士。看病的过程就像机械化生产中熟练工人的操作。”

《中国第一病——以65438+2亿乙肝病毒的名义》作者赵玉红讲述了6年前她是如何陪伴丈夫治疗乙肝的。

"治疗持续了20个月,每周一次."她说,“每次扎7针,先抽血,把血浆加到药液里再输回体内。然后,再烧六个穴位——他们把膏药贴在他胸部和背部的穴位上。24小时后,用针挑那里鼓起的水疱。”

这个治疗每月花费1000元。但最终事与愿违。“当这些庸医被赶出杭州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的丈夫和那些排队等待治疗的人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赵宇熙说。

上世纪90年代,宣称乙肝可以治愈的医生,大多是打着“祖传秘方,中草药”的幌子。之所以会这样,权威人士认为:一是因为中医可以人人开——不管是正规医生还是庸医;二是多种中草药,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演变成无穷无尽的药方;第三,大众对中草药的信任度——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仍然相信中草药能去除病根,安全性高;第四,中草药成本低,利润大。

“这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北京地坛医院副主任医师、著名肝病专家蔡说,“乙肝病毒是1964发现的。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想出秘方来治疗的?”

如今,很多医疗机构都发布了乙肝“基因治疗”的信息,对此,解放军302医院刘世锦博士指出,乙肝的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和临床前阶段,基因制备、载体选择、导入技术等都必须在高科技、精密的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这是一般诊所和个体医院不可能做到的。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抗HBV药物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几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中心庄辉教授说,“但这两种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而不能完全杀死它们。而且,治疗中也有一些副作用。”

“捕鸟”:从“软硬广告”到“专家坐堂”

一位从事乙肝“治疗”多年的庸医透露,他们吸引病人的第一步就是在正规医院承包科室。根据医院的级别和租赁面积的大小,承包商需要支付租金。另外,他们每年还要向医院支付一定的提成,大概是他们利润的10%-30%。

“这就像你有了一个捕鸟的笼子,”他说,“满天飞的医药广告就像是捕鸟的诱饵。”

5438年6月+今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规定9种疾病不得做广告——乙肝被列入其中。但很明显,当你打开电视,打开报刊,那些“肝病克星”“90%转阴率”之类的广告还是会充斥你的眼睛和耳朵。

一位广告业资深人士表示,按照规定,医疗广告的审批权属于市卫生局医政处,然后上报省卫生厅审核。在标明批准的医疗广告证明上,应当标明服务机构名称、专业技术内容、执业医师姓名和技术职称。

“容易篡改的地方是‘专业技术含量’。审批后可能只有十几个字,但到了广告上就变成了几百个字——你会看到各国严禁的宣传用语,比如'药会治病'、'一盒就灵'、'无效退款'、'保险公司承保'等承诺,或者利用医学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他说,“因为有些人会用回扣买通审批人;有些媒体只要给钱,什么都可以不负责任地发表。”

据知情人透露,在花费巨额成本做硬广告的同时,一些“医生”还会用其他手段包装自己。比如一些“义诊”只是他们卖药的载体。此外,他们还会吸引一些政府机构来宣传自己。一位女专家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单位举办健康讲座时,让她借机宣传一种保护肝脏的新药。“国家机关根本无权推荐任何药物。治病是医生的工作。”女专家气愤地说。

本报记者目睹了一位“名医”受到高层领导“亲切接见”的内幕:在非典之后的一次庆功会上,坐在台下的“名医”走到一位领导面前说:“久仰大名。”他的助手马上给两人拍了张照片。10天后,这张巨幅合影被挂在了“名医”的诊室里。

这样一位“名医”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收入,没有人能统计,但据上述揭露其家丑的江湖骗子说,他曾经一天收入6万元,而成本只是像“五味子”这种价值几百元的普通草药。在某省,一家以专家起家的所谓肝病专科医院,三年来在省内的分支机构迅速扩张到100多家。

“他们走的是巨额广告——虚假宣传——巨额利润——巨额广告的道路。”302医院的一位专家总结道,“而且费用都加到病人头上了。我见过很多人为了治疗乙肝赔了钱。”

点开“以诚相待”的网站,那些凝结着血泪的文字就会扑面而来。“你无法想象他们遭受的痛苦。”赵玉红说,“我丈夫已经被疾病折磨了16年,持续的乙肝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他焦虑症发作的时候哭着跟我说,他的头好像裂成了三瓣,缝隙里插了两个鸡蛋!”

这种情况下,患者被骗后的心情可想而知。"把那些庸医扔进火里,全部烧掉!"有些人在网络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愤怒。

庄辉回忆说,2000年,全国肝病专家齐聚Xi安开会时,联名发表公开信,严厉谴责作弊者。但是三年过去了,丑陋的东西还在增加。

他分析道,“最重要的是,整个国家都在歧视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科学的声音淹没在毫无根据的言论中。”

“舆论歧视和政策歧视是乙肝歧视的主要原因。”赵玉红说,“在这种压力下,谁不想尽快摆脱病毒呢?因此,他们开始拼命寻求治疗的方法——哪怕只有一线希望。而骗人的人,抓住了人的心理。”

胡说:“保证大、小、三阳全部转负。”

众所周知,中国的药价虚高。同样,治疗乙肝的药物,尤其是那些进口药和新药,价格和成本也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干扰素1 150-450元;胸腺肽1 500元;胸腺素?日大仙1 900元...

“医生拿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厂医药代表表示,“按照规定,主任医师的回扣率大概是药价的10%-15%;药材部负责人回扣率约为10%-20%。有时候,我们还要‘管’住院部的床管医生或者全科医生。”

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生更愿意给患者开高回扣或高价的药。“三年前,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上市,我肝功能正常的时候,一个医生开了好几次给我吃。”一位乙肝患者说:“这三年我花了65438+万。而且这个药不能停。一旦停止,病情就会反弹。”

科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本身不会致病,但当它侵入人体后,会寄生在肝细胞内。

“我们称之为隐藏的间谍。”北京地坛医院副主任医师、著名肝病专家蔡说,“如果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会刺激人体产生不完全免疫,对抗病毒。”

据他介绍,这种免疫反应的标志是三对抗原抗体的出现——HBsAg-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HBeAg-E抗体(抗HBeAg,HBeAb)和HBCAG-核心抗体(抗HBc,HBCAB)。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俗称“大三阳”;当HBeAg转阴,抗HBe转阳时,HBsAg、抗HBe、抗HBc同时全部阳性,称为“小三阳”。

如果人体免疫功能健全,免疫反应良好,少量乙肝病毒感染就会刺激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如果人体一次感染病毒较多,身体抵抗力差,就会发生乙肝甚至重症肝炎。

患乙肝的人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体内也会产生抗-HBs。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感染HBV后没有任何症状和反应,因此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HBV会在肝细胞的细胞核中不断复制,造成肝脏病变和损伤。这就是今天在临床上看到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也就是“三大阳性”患者。

“这个比例大概是1/3,乙肝和肝癌的比例只有1/3。”蔡董浩说,“所以,今天很多人鼓吹的‘携带者——乙肝患者——肝癌患者’三部曲是站不住脚的。”

也有权威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感染阳性的人群可分为四种——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患者、乙肝恢复期人群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第二种,其他三类人群都是在正常环境下与他人接触,不会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