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2年,玄奘接受日本的邀请,六次前往日本,最终成功传播佛教文化,对吗?

唐代玄奘取经西行、游历印度和鉴真、赴日讲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两件大事。现在我要讲的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生前曾对弟子说:“以戒为师”。在过去的佛教界,戒律的传授是一件极其神圣和重要的事情。以前的戒教是由德才兼备的高僧设立专门的讲经道场,把所有的戒一一详细讲解,每次讲经后详细询问是否可以做到。通常,整个布道仪式需要几天时间。

佛教自6世纪传入日本后,在7、8世纪达到顶峰,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但从佛教的正统传承来看,当年传入日本的僧人,没有一个具备被赋予足戒的资格(佛教戒律可分为五戒、八戒和足戒,足戒都是佛教戒律),所以日本佛教戒律是不完整的。日本佛教高僧向日本政府提出需要聘请唐图高僧,并推荐了荣睿和赵普两位青年高僧聘请唐图高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荣睿和赵朴肩负重任,于唐玄宗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随第九任驻唐公使(日本政府派出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使团)来到中国。

荣睿和赵朴来到唐朝后,在洛阳和长安学佛十年。这一时期,虽然在长安聘请了一位名叫道玄的僧人到日本讲经,但由于道玄的学历不理想,僧人数量不足,仍不足以完成正式的受戒仪式。荣睿和赵朴从大安国寺的一位名叫道行的和尚那里得知,鉴真是一位博学而受人尊敬的和尚。为了完成来唐的使命,荣睿和赵朴终于在唐天宝元年约下长安高僧道行、程观、洛阳高僧德清、高丽高僧如海来扬州拜谒鉴真,并邀请鉴真,请他推荐一位德才兼备的传道人赴日讲经。

鉴真生于唐朝第四年(公元688年)。他是扬州人,常姓于。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各种知识。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对医学、药学也有深入研究。二十岁时,鉴真随他的老师道安律师游历了北京(洛阳和长安)。当时,文刚大师和弘静师兄被召进京,鉴真跟随这些名师学习佛教知识。留学鉴真的律师荣基、文刚是法家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与唐代医学大王孙思邈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在医学和佛教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鉴真从这位老师那里得到了许多药方,其中常用的是日本中药“小琪丸”。相传此药方是鉴真通过弘经得来的。

当荣睿和赵朴来到大明寺崇拜鉴真时,他们看到鉴真确实是一个博学和“无与伦比”的和尚。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鉴真陈述了他们的目的,并向他鞠躬说:“我们的国家在海中,我不知道它离周琦有多远。虽有法而无法者,犹如整夜自幽室索求,但无烛能见何!愿老师放弃这一方利益,做海东的导师?”鉴真平时也听说过日本的情况。今天看到他们的诚意,他深深感到日本是一个“有命运的国家”。当时我就问弟子:“谁要那么远请到日本传法?”然而扬州的弟子们没有一个发出声音。一个叫项燕的和尚出来说:“另一个国家太远了,生活很难生存。海阔天空,无所不至。”项燕还没说完,鉴真说:“还有谁想去?”仍然没有回答,所以鉴真第三次说:“这是为了法律问题,甚至是冒生命危险!”!人不去,我就去耳!”鉴真大师回答的语气如此坚定,在座的弟子们不禁被师父的决心所感动,于是包括项燕在内的十七位僧人表示愿意与师父一起传戒。那时,鉴真已经55岁了。

自从鉴真接受了日本和尚的邀请后,他不仅要克服“海阔天空”的天然障碍,还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阻力。十一年间,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鉴真做好了东渡的一切准备,即将起航。不料浙东一带出现海盗,随行僧人又起争执。道行认为韩国和尚在学习如海之术方面有所欠缺,不应该带着他。如海绥诬告朝廷与海贼通奸,淮南之访使班钱景立即逮捕了荣睿、赵朴、道行等人。后来真相大白,荣睿等人已经尝到了四个月铁窗生活的滋味。放出来的时候,淮南面试官还在想“海盗今天大招,不能渡海!”第一个杜东计划失败了。

同年12月下旬,鉴真一行85人在12月下旬的一个月夜悄悄从扬州起航。然而,当船到达狼沟铺时,它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海浪把船弄坏了,呆了一月修理,又出海了,到了长江口,又被风浪打了,一月又起航了。不幸在衢州群岛触礁沉没,船上所有东西都被海浪卷走。全体人员登上一座荒岛,由官船送回明州(宁波)。大部分被送回老家,17名僧人被送到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

次年春,鉴真一行受聘于越州(绍兴)龙兴寺讲经,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回到阿育王寺。因为越州的和尚不明白鉴真东渡的意义,他们指责政府说荣睿引诱了鉴真,政府立即逮捕了荣睿,但赵普并没有因为躲在民宅里而被捕。进京途中,荣睿在杭生病,装病,不得不脱困,第三次东渡计划再次夭折。

天宝三年冬,鉴真派人到福建购买船只,准备海鲜。他带领三十多人,自称圣地,从浙江的一条小路偷偷摸摸到了福州。然而,扬州龙兴寺弟子灵祐不忍让鉴真去异国他乡,发起出家为僧,阻止鉴真赴日。江东道接见了他,派他到各州去追踪拦截。鉴真一行在黄岩禅林寺被贵官截住,强行押解回扬州。第四次东渡计划又落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荣睿和赵朴觉得留在扬州龙兴寺会使官厅对鉴真的监视不放松。为了躲避潮流,他们转移到同安县(安徽安庆附近),在那里等了三年。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两名日本僧人来到扬州崇福寺,鉴真悄悄为第五次东渡做准备。“买香药,备百物,就像天宝备了两年。”鉴真和他的弟子,连同荣睿和赵朴,有14名僧侣,另有35人申请了同行,而船员是18人,占60多人。6月26日夜,他们偷偷从扬州新河上船。还没出海,就遇上了暴风雨,漂到了浙江的海上。他们在一月份停在了三塔山和智峰山。10月16日登船后,遭遇狂风巨浪,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最后漂流到海南岛。然后从雷州海峡出发,经过广西、广东、江西、安徽,回到扬州。这次旅行持续了两年。日本僧人荣睿在端州(广东肇庆市)圆寂,葬于异乡。一直跟随鉴真的项燕也死在了冀州。由于夏季炎热,鉴真得了眼疾,但治疗无效。不幸的是,他是盲人。尽管鉴真遭受了一系列沉重的打击,但他意识到日本众生对佛教戒律的渴望,并明确表示在日本传戒是他作为佛教弟子的使命。怀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他准备进行第六次东方之旅。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第十任日本使节藤原清和回国前,来到扬州访问鉴真,鉴真决定在船上度过这一天。为了躲避官府和僧人的阻拦,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于10月17日夜乘船秘密离开扬州,来到正山阿育王寺。大家见面后,一行24人登上了出使唐朝的船,于11月15日夜起航。就这样,鉴真一行踏上了第六次东渡之旅,并于次年2月(公元754年)抵达当时的日本首都奈良。那时,鉴真是一个66岁的盲人。

鉴真到达后,许多日本僧侣得以完成正式的受戒仪式。从此,佛教中的佛法在日本得到了完整的传承。

鉴真初到日本时,治好了光明皇后的病。隋唐时期,虽然中国的医学知识和医学典籍陆续传入日本,但日本人缺乏鉴别药物品种真伪、规格和质量的经验。鉴真在未来到达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和手指的触觉,向日本人传授了有关毒品的知识,纠正了过去的许多错误。同时,关于药物的采集、加工、使用和配伍的知识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日本人。据日本《神医传》记载,自从鉴真游历日本,面对面传授日本医学知识后,日本人真正掌握了药物鉴别的知识,从此日本医术完备。在公元14世纪之前,日本医生把鉴真视为医学的始祖。直到德川时代,鉴真的形象还贴在日本药袋上,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鉴真游历日本,把盛唐的文化全面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教、医学、科技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日本称他为渡海大师。

鉴真于21,763年6月26日在奈良的唐招提寺逝世,享年76岁。鉴真去世前一年,他的弟子斯托依鉴真的形象,做了一个真人大小的干漆坐像,就是现存的唐代赵体寺开山堂的鉴真像。这是日本最早的以真人为对象的优秀雕像,是日本艺术史上的瑰宝。

就此写一首诗,隔空送给鉴真,结束这篇文章:

杜东扶桑传言传

大海充满了恐惧

越是受挫,越是勇敢坚定。

你应该能够为法律献身

穿过大海需要六次

至此,日语教学法完成

佛的命运结在日出之国

渡海大师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