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吃什么中药好?

作者/贾亚夫顾

麻黄辛温,入肺、膀胱经。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一般处方列在解表散寒药物之首。其实麻黄的作用范围很广,除了外感风寒,《本经》中说“破疾积硬”;《日华子本草》指“疏通九窍,调理血脉”;《现代实用中医》认为“对关节痛有效”...基于此,我们在临床上将其用于多种杂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因生活在湿地,感受寒湿所致,沿足太阳经络发生。所以和太阳的经络、气机受阻密切相关。麻黄能疏通太阳的经络之气。张锡纯说麻黄“位于全身脏腑经络之中,不能透,但以太阳寒为主要主治”。但是一般的用量效果不大,不足以摆脱这种沉迷,往往要用到15 30克。

患者甄,女,35岁。右下肢后侧疼痛甚至疼痛,行走困难。同时头身嗜睡,舌红,苔白腻,脉缓。化瘀止痛、温阳通络方10剂以上无效,加重腹胀。综合脉象,认为寒湿阻滞,经络不通。该方剂由麻黄20克、附子65438±05克、薏苡仁50克、白芍50克、木通65438±05克、党参30克、甘草65438±00克组成。水煎1小时,分服。2剂后病情减轻一半以上,3剂后疼痛停止。

之后麻黄1530克,附子1530克,白芍3060克,薏苡仁3060克,土鳖虫10克,甘草10克。年老体弱者加党参;若腰膝沉重,加防己、木通茎;咳嗽者加桑白皮、杏仁。炒1小时。不少于几十个病人已经治愈了这种疾病。但患者看到舌红无苔、脉细数等阴虚体征时,也要谨慎。

五更鞋

五表泄泻发生在拂晓时气升,泄泻发生在气升时。虽然与阳气不足有关,但也与阳气应升而不升,郁而不发密切相关。“麻黄性淡清,但专治宣肺郁泄之气”(《本草正义》),对于久病未愈而又无阳虚者,十分适宜。

患者张,男,45岁。每天凌晨三四点腹痛腹泻2年。饮食正常,四肢不冷。反复应用健脾温肾、收敛止泻等药物无效。舌红,苔薄白,脉缓。处方:麻黄8克,党参65438±00克,白术65438±00克,薏苡仁65438±05克,半夏65438±00克,茯苓65438±00克,甘草8克。2剂后腹泻逆转,但腹痛不明显。这是麻黄疏通气机后,阳升阴降所致。“虽然烦了十多天,但是会停下来的。”(《伤寒论》又服了2剂,果然痊愈,至今未发。

从此以后,凡是体魄强健的人,五更拉肚子,都是5两8克麻黄,颇有疗效。

膨胀

腹胀多因长期堆积,堵塞经络,体内水气聚集所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不泻,故腹胀如鼓。患者经常遭受排尿困难。攻追虽能有效,却大伤大义,且事不久,人无所作为。温阳利水,慢而急,费时费力。其实肺是水神之源,掌管全身之气。只有肝升肺降,才能维持正常的气机。膀胱是太阳的家,太阳不舒服,膀胱就失去气化功能。因此,胃胀与肺和太阳经络密切相关。所以临床上麻黄58g,全蝎510g水煎,通例下达。每一次全身冒汗,都会有一种春天的感觉,所有的症状都会得到缓解。然后在健脾益气、利水化浊剂中加入8克麻黄,标本兼治,使疾病不再复发。这种掀锅盖的方法,反复使用过,一直有效,相当得心应手。

恶瘤

这类疾病多为阴凝血邪所致,故常见舌苔黑腻,可称为一种慢性病。麻黄能破疾积坚,能使阴凝之邪“由阴入阳,则病自积而散”,堪称辨证之产物。历年用麻黄510g,五百芥子10g,薏苡仁15g,半枝莲15g,茯苓15g。正气不足者加人参5克,银耳8克;阳虚患者,加附子8克,鹿茸2克;阴虚患者,加山茱萸15g。治疗了几个病例,都缓解了症状,延长了生命。

遗尿

麻黄有通九窍、宣肺利尿的作用。如果石菖蒲一起使用,还可以治疗遗尿症。因为肺是人体之官,负责统御节气,关系到全身的功能协调。肺不降,则小便不通,发生尿失禁;如果肺得不到治疗,膀胱就会关闭,就会发生遗尿。麻黄、菖蒲既能帮助肺调泄,又能帮助肺宣疏泄,使肺适当升降,未能预约者可通,未能预约者可闭。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被很多人所困惑,但其疗效确切,不容忽视。如果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麻黄,效果会更好。

总之,麻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人们见仲景以麻黄汤治伤寒无汗,以为麻黄性暴,不敢轻用。不知道麻黄汤的汗出是因为麻与桂合,温热所致。其实麻黄淡而无味,没有燥。笔者曾单用30克汤剂,未见出汗或心悸。